06年环保专项行动:整治水源污染重中之重
2006-06-05

 温家宝总理近日就2006年环保专项行动作出重要批示。温家宝指出,重在完善法制,健全机制,明确责任,严格执法。国家环保总局、国家发改委、监察部、工商总局、司法部、安全监管总局、电监会等国务院七部门5月31日联合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学习传达温家宝总理关于环保专项行动的批示精神,部署2006年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

我国目前环境现状堪忧

  会议认为,当前,水、大气、土壤等污染日益严重,重金属、有毒化学物质和持久性有机物等污染持续增加。一些地方已经喝不到干净的水,呼吸不到清洁的空气,土壤污染严重危及农产品安全。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严重危害群众健康,成为人民群众的切肤之痛。深入开展环保专项行动,就是要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实实在在地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背景解读一:中国环境规划院详解环保“十五”计划缘何未完成

  环保“十五”计划的实施效果并不很理想。在“十五”计划确定的各项指标中,未完成目标控制要求的主要指标是二氧化硫排放量和COD(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其中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和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两项指标不仅没有下降,反而有所反弹。什么原因造成如此结果?

二氧化硫排放大幅增加
能源消费的超常规增长、火电行业的快速发展、脱硫项目建设滞后于总量控制要求是主要原因
COD控制指标未完成
造纸行业排污总量没有得到有效控制;重点流域治理工程项目的完成情况不理想;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速度缓慢
背后有深层次原因
科学发展观未能得到有效贯彻落实;环境污染治理的历史欠账较多,污染事故有所增加;环保机制不健全,监管能力薄弱[全文]

背景解读二:水污染成东北地区最大环境问题 无水用不是危言

    中国工程院最近发布的“东北地区有关水土资源配置、生态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战略问题研究”报告显示,水环境污染已成为当前东北地区面临的最大环境问题,如再不加紧治理,东北地区将来可能陷于无水可用的困境。
  报告指出,由于东北地区历史形成的以重化工为主的工业结构、薄弱的城市环保基础设施以及脆弱的自然环境,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大超过环境自净能力,使松花江和辽河的干支流和部分湖泊水库受到严重污染,水生态系统被破坏,严重影响城市居民集中饮用水源的质量,进而影响河流两岸的地下水,甚至一些流域的土壤以及近海海域也已受到污染,广大农村的面源污染日趋严重。[全文]

背景解读三:国家环保总局:全国突发环境污染事件急剧上升

    国家环保总局有关负责人今天通报说,全国各类事故造成的突发环境污染事件数量急剧上升。从2006年1月至今,环保总局接报各类突发环境事件49起,涉及22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据介绍,在49起污染事件中,按污染大小分,重大事件4起,较大的13起,一般的32起;按污染的诱因分,由安全生产事故引发的环境事件22起,由企业违法排污造成的突发环境事件12起,由交通事故引发的突发环境事件11起,第三者责任和气象条件改变引发的环境事件4起;按污染结果分,造成大气环境污染的15起,造成水污染的32起,造成水气综合污染的2起。目前绝大部分事件的警报已解除,事态基本得到控制。[全文]
    周生贤:中国平均两天发生一起突发环境事件

背景解读四:环保总局通报沙尘致近50%重点城市空气污染加重

    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监测,今年我国北方地区出现8次较大范围沙尘天气过程,导致50%的重点城市环境空气污染加重,预计未来10天还将有两次沙尘天气。
  今年以来,我国北方地区受特异气象因素影响,出现了气温明显偏高、降水持续偏少和冷空气、蒙古气旋活动频繁的现象。特别是进入春季以来,北方地区平均气温为3.6℃,比常年同期(2.9℃)偏高0.7℃。干旱少雨,区域平均降水量只有常年同期的75%。冷空气和蒙古气旋活动频繁,致使我国先后遭受了两次全国性范围的强冷空气袭击。[全文]

专项行动:四大重点求突破

    一是集中整治威胁饮用水源安全的污染和隐患。
   
要对饮用水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的环境违法问题进行集中整治,取缔保护区内所有污水排放口,清除所有违规建设的码头、畜禽养殖场和垃圾堆放场,严格控制网箱养殖活动。要集中整治对饮用水源构成重大污染事故隐患的排污企业,重点整治长江、黄河、淮河、辽河、松花江等重点流域沿岸大中型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存在的环境安全隐患。对直接导致饮用水源地水质超标的排污企业,要立即责令停产整顿。

措施:环保总局公布各大水域环境风险排查中期结果

  环保总局对各大水域价值4500亿的化工石化项目进行的环境风险排查已经取得中期结果。结果显示,我国各大水域的化工石化行业均存在较大的布局性环境风险,相应的防范机制却存在明显缺陷。只有实施规划环评,才能从源头上防范环境风险,真正维护公众的环境安全。
    潘岳说,环保总局之所以选出20个大项目直接排查,主要是由于它们所处位置非常敏感,存在重大环境隐患。其中涉及长江水系的有11个(包括三峡库区的1个和滇池下游、长江支流螳螂川的2个),涉及黄河水系的1个,位于大连湾的2个,位于大窑湾、胶州湾、杭州湾的各1个,位于南海岸边的1个。这些项目既有新建项目,又有扩建项目,既有炼油、乙烯等重大石化项目,又有甲醇、聚碳酸酯等热门化工项目,在建设类型、产品结构、生产工艺上相当程度地代表了我国新一轮经济增长的特征。[全文]

  二是集中整治工业园区的环境违法问题。
  
要对各类工业园区建设、管理中存在的环境违法问题进行全面清理。重点整治化工、冶炼、印染、造纸、制革、酿造和废旧物资加工等工业园区的违法排污问题。要坚决纠正降低环境准入门槛、阻挠环保现场执法、违规减免或取消排污费等一系列环境违法行为。对园区内的违法企业,该治的治、该停的停、该关的关,绝不能姑息迁就,心慈手软。

措施:无效验收成污染企业通行证 环保总局等部委整顿

    国务院有关领导对晋陕蒙宁交界地区电石、铁合金、焦化行业污染环境、浪费资源问题非常重视,先后做过15次批示。清理整顿工作开展近3年来,取得阶段性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地方政府对清理整顿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等突出问题,一些地方竟然以“预验收”、“试生产”为名,默许或明示企业违法生产。
  国家环保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监察部、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今天在京联合召开晋陕蒙宁四省区电石、铁合金、焦化行业清理整顿工作会议。据介绍,监察部、环保总局最近检查发现,个别地方政府默许甚至纵容一些电石、铁合金、焦化企业以通过“预验收”为由违法试生产,为污染企业开绿灯。“预验收”是地方环保局进行的非正规验收,为无效验收。按照清理整顿要求,未经省、自治区环保局验收的企业,不能进行生产。[全文]

什么是规划环评?规划环评注重分析规划中对环境资源的需求,最提倡开发活动全过程中的循环经济理念,既能保证规划与环境政策、法规的协调性,又会考虑规划区域内的环境累积影响。
  规划环评可以提升社会评价的高度。许多规划的实施,由于资源的枯竭与环境的破坏,可能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而这些社会问题解决不当又会导致新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详细]

  三是集中整治建设项目环境违法问题。
  
要切实加大对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检查力度。对2003年《环境影响评价法》实施以来的化工、冶炼、造纸、印染、公路等重点行业的建设项目,要进行重点检查。对未经环保审批违法上马的建设项目,要依法查处;对以试生产为由拖延“三同时”验收的企业,一律停产整治,坚决遏制新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措施:"环保风暴"取得明显成效 潘岳要求追究相关责任

  2006年第一轮针对江河水域污染企业的执法行动取得明显成效。环保总局将立即实行刚刚出台的《环境保护违法违纪行为处分暂行规定》,对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并向全社会公开。
  2月7日,环保总局宣布对11家布设在江河水边的高污染企业实施挂牌督办,对10个投资约290亿元违反“三同时”制度的建设项目予以查处,并对布设在江河水域价值4500亿元的化工石化项目进行环境风险排查。这是松花江事件后环保总局第一次全国性执法行动,被认为是新一轮的“环保风暴”。[全文]

专题:2006再掀“环保风暴”

措施:晋陕蒙宁交界:昔日“黑三角”今初步得到改善

  国家环保总局有关负责人在4月中旬召开的晋陕蒙宁四省区电石、铁合金、焦化行业清理整顿工作会议上说,近三年来,晋陕蒙宁交界地区各级政府对1086家企业进行关闭和整顿,其中关闭取缔了231家企业;剩下的800多家企业中,经过验收恢复生产的有409家,其余不能做到达标排放被停产整改或因市场因素停产。这一区域“村村点火,处处冒烟”的情况已经看不见了,环境质量初步得到改善。[全文]

  四是落实责任,确保整治效果。
  
要完善部门联动机制,充分发挥部门联动优势。对群众反映强烈、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环境问题,要挂牌督办。对不履行环境监管职责、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依法依纪严肃查处。

措施:周生贤:不能让环保局长“顶得住的站不住”

    近年来,我国的环境保护加大了责任追究力度。2005年,监察部、国家环保总局对9大环境违法案件进行挂牌督办,17名责任人受到撤职、记过、警告等处分。有12个省区市在查处环境违法案件时,处分了责任人163人,其中政府领导7人,职能部门领导20人。
    5月22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局长周生贤在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环保法律执法检查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说,要坚决落实环境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切实贯彻《环境保护违法违纪行为处分暂行规定》。要让那些不重视污染防治工作的领导干部,没有完成年度任务的领导干部,得不到提拔重用;让那些漠视环境法律法规的领导干部付出应有的代价。[全文]

环保专项行动 以保障群众健康为根本

周生贤:着力解决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

  当前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环保工作,将思想认识真正统一到历史性转变的要求上来,着力解决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
  记者从环保总局思想作风整顿大会上获悉,深入学习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和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环保工作的中心任务。从今天开始,环保总局将用50多天的时间,在机关开展思想作风整顿,重点加强思想、组织、作风、业务和制度“五大建设”。[全文]

周生贤:环保工作切忌花拳绣腿

  环保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来不得半点虚假。坚决遏制过多过滥的环保评比,撤销形式主义色彩浓重的活动,反对任何形式的兴师动众、劳民伤财。
  环保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来不得半点虚假。要在求真务实上下苦功,切忌花拳绣腿,搞形式主义。[全文]

深入探讨
周生贤:我国环境与发展关系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十六大以来,中央提出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要求明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格局。中央的一系列战略决策表明,我国环境与发展的关系正在发生重大变化。环境容量成为区域布局的重要依据,环境管理成为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环境标准成为市场准入的重要条件,环境成本成为价格形成机制的重要因素。

用科学发展观破解环境难题

  环境问题是经济发展的衍生物。只有不打折扣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从源头上未雨绸缪,把污染控制在最低限度,以最小的环境代价换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并最终达到经济与环保互惠共赢;相反,不科学的发展观,只会产生相反的结果。作为一个地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总调度,如果各级党委政府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成为环境保护的最大动力;如果认识不足,在指导思想上不能破除“重经济、轻环保”的观点,则会成为环境保护的阻力源。

大化工时代如何破解布局之患

  国家环保总局4月5日公布,在对各大水域价值4500亿元的127个化工石化项目的环境风险排查中,由环保总局直接排查的20个敏感地区的项目均有不同程度的环境隐患。化工石化行业的环境安全一时成为关注热点。

如何让环保局长“站得住”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如此重要的职能部门,在“地方领导直接干扰”下不敢秉公办事?环保局长“顶得住的站不住”的无奈,受影响的仅仅是环保局长个人的“仕途”,还是为一个地方的经济社会潜伏下可怕的生态灾难?



来源:人民网环保频道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