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支招云南生态文明建设
2012-12-29

 专家支招云南生态文明建设 

2012年12月29日  来源:云南网 

  “云南应该大力发展生物多样性经济,如果在云南17000多的高等植物中开发出1%的类似石斛的高价值物种,那么以生物多样性经济支撑云南的经济发展就不会是一句空话。”在12月28日举行的“七彩云南生态文明建设研究与促进会议”上,云南省林科院院长杨宇明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在当日的会议上,专家学者、分管政府官员和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同交流保护云南生态文明,建设美丽新云南的意见和经验。

  学者观点

  杨宇明:要实现云南生态建设和经济建设的良性互动

  云南省林科院院长杨宇明认为,云南既要承担起为国家和全球的保护责任,在不断加大保护力度的同时,又要加快区域的经济发展,改变贫困落后的现状。因此,云南正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而现在,云南正在从封闭的内陆边远山区,转变为对外开放的前沿,这将为云南带来十分重大的格局改变和发展机会。杨宇明建议,应该利用优质的生态环境和多样性的生物资源吸引国内外的投资力量,以绿色经济的发展方式将这些环境资源优势和各要素流整合起来,搭建云南与东盟经济圈和南亚国家生态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合作框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利用区位、生态与资源优势,推动云南生态经济与社会的同步发展。

  “我们可以争取国家的生态补偿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补偿,用国家的资金承担起保护国家生态安全和战略核心资源的责任;依托优质资源,开发有竞争力的生物产品;发展生物多样性经济,如果在云南17000多的高等植物中开发出1%的类似石斛的高价值物种,那么以生物多样性经济支撑云南的经济发展就不会是一句空话。”谈到具体做法,杨宇明信心满满。

  郑晓云:云南必须制定实施干旱长期治理和环境修复的工程

  云南省社科院院长助理郑晓云认为,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没有得到切实贯彻,云南已经面临着森林、土地、水资源减少等问题,尤其是2009年以来遭受到连续4年的干旱,使水资源和水环境受到了巨大的破坏,生态资源的存量已经大大减少。

  为此,郑晓云说,云南必须要制定实施干旱长期治理和环境修复的工程,要结合当前的灾害形式和风险建立减灾防灾的长效机制;大力推进年美丽家园建设,让云南人民切身感受到生态文明建设带来的好处。

  政府经验

  西双版纳:对率先完成国家级生态县命名给予百万奖励

  西双版纳州政府副秘书长罕华兴介绍,为保护生态环境,西双版纳建立了严格的保护责任制:建立生态创建激励机制,对率先完成国家级生态县(市)命名的,给予100万元奖励;对完成国家级生态乡(镇)命名的,给予10万元奖励;对完成省级生态乡(镇)命名的,给予3万元奖励。严格产业和项目建设环境准入,达不到环保要求的项目,一律不准上马,在建项目环保设施未经验收合格的,一律不准投产,已建项目经过限期治理仍未达标的,一律关闭。

  同时,西双版纳紧紧围绕“桥头堡”建设中关于构建西南绿色生态屏障的要求,积极与周边国家开展生态保护合作,建立跨境联合保护生态区,从2009年开始,先后与老挝南塔省、丰沙里省、磨丁开发区建立了285万亩的森林联合保护区域;在老挝北部5省建立了5个中老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园,支持老挝北部5省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积极发展生物产业,并鼓励州内企业积极“走出去”与老挝合作发展,目前已有30家企业在老挝建立了82万亩的生物产业基地。

  腾冲县:坚决执行环保“一票否决”制

  在保山市腾冲县,政府严格环境保护准入制度,提高环境保护准入“门槛”,坚决执行环保“一票否决”。“我们先后劝退、调整或中止了一批高污染、高能耗、环保措施不完善、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不到位、污染问题突出的招商引资项目,淘汰了一批污染严重的落后工艺、设备和企业,形成了保护与开发相协调的良好格局。”腾冲县县长杨正晓介绍。

  腾冲还围绕“工业园区化、园区城市化”的思路,规范企业统一入住园区;积极推进旅游产业发展体制转型和机制创新,引入龙头企业整合旅游资源,打造精品生态旅游景区景点。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