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洞庭湖湿地成国际生态名片
2012年12月7日 来源:岳阳晚报
岳阳晚报讯(邹律 张鸿)最近,从北京传来喜讯: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荣获全国先进集体。
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千方百计搭建各类生态保护平台:与世界自然基金会、联合国自然保护组织、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等国际生态组织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建立了国际交流平台;与中科院亚热带农业所共同建立洞庭湖生态监测站,并通过多次会议建立科研合作备忘录,加强湿地功能性、生物多样性和水位管理适应性三个领域内的研究合作,建立了科学研究平台;与中国环科院合作,实施江豚、麋鹿等物种监测,修建洞庭湖野外监测台站,共同开展水文、水质等多种监测活动,建立了资源监测平台;与国务院三峡办进行湿地生态修复、物种监测与保护等内容的对接,申报湿地保护工程项目,建立了生态保护资金平台;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与渔政、苇业等部门单位联系,取得支持,还与君山区、建新农场、君山公园等建立“1 5”区域合作组织,加强沟通和合作,同时通过开展“围绕一个洞庭湖,发展十个生态乡镇和生态学校,聘请百名协管员,发展千名志愿者,推动万户生态家庭”的“个十百千万工程”,营造公众参与湿地保护的氛围,建立了社区共管平台。他们在国际国内率先举办两年一届的国际观鸟节、一年一度的爱鸟周等活动,为岳阳市荣获了“中国观鸟之都”和“最值得驻华大使馆向世界推荐的中国生态城市”的荣称。
生态平台建设为东洞庭湖湿地的发展奠定了基石。东洞庭湖湿地已成为世界上巨大的生物超市与物种基因宝库,被誉为“长江中游的明珠”、“拯救世界濒危物种的主要希望地”、“鸟类的天堂”、“世界小白额雁之乡”,成为岳阳乃至湖南的一张国际生态名片。
监测结果表明,洞庭湖封闭保护6年,自然野化麋鹿种群已不足10头,增加到近60头,鸟类从200多种增加到了338种,数量从10余万只增加到了17万多只。大小西湖封闭管理的成功经验还被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列入了长江流域湿地保护的经典十大案例之一,在我国的湿地保护行业广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