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友好”人人才能好
2006-06-02
由于前几年普及了计算机“界面友好”的基础,因此,在首次听到“环境友好”这个新词时,才没有感到十分陌生。在前不久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党中央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怎样的社会才是“环境友好型”社会呢?

    近几年,关于人与环境的关系,每一个人都从自己的生活体验中,对这一问题有了不同的认识。从日益增多的肆虐的沙尘暴,到河流的断流;从城市的大气污染,到呼吸道疾病的增加——人依环境而生存:善待环境,得到回报;破坏环境,遭到报复。大自然以无数事实无声地回应着人类,人终于明白,除了人际间需要友好,人与环境也需要友好。

    此次“神六”升空,无数人从电视画面上看到由宇航员拍摄的地球图像,这颗蓝色星球是那样美丽而安静。从太空看地球,给人更强烈的冲击还在于,地球并不像身在地球上的人们所感到的那样广阔无垠,你可以深切感受到她的“有限”——生活在这个星球上的人类现在也许正切切实实经受着有限资源的困扰。我们要发展,我们要更多的物质财富,我们要更好的生活。于是,人类在发展的名义下,无尽地向自然攫取。到今天,我们的一些美好愿望正走向相反:缺乏干净的饮用水,呼吸不到新鲜的空气,森林在减少,污染在加重,水、电、油、气等能源全面紧张……

    依现在的发展速度,未来15年,我国环境与发展的矛盾将更加突出。可以预见:在工业化过程中,资源能源消耗持续增长,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长期存在,工业污染排放日趋复杂,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的难度加大。造成这种严峻形势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整体上还处在资源耗费型、环境损害型的状态,还没有实现环境友好型的发展。

    今天,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一切显得十分重要。党中央将节约资源列为国策,将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今后一段时期我国中长期发展规划的战略目标,充分说明我国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善待环境,首先是企业的责任,建设“环境友好型”企业,已被列入各级政府的工作内容,但是,要避免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流于概念,还必须形成一套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保障体系,变革对环境不友好的价值观念、经济模式、社会消费方式、环境管理、科技文化等,形成一套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保障体系。

    今天,我们更应该强调,“环境友好”人人有责。国家提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国策要得到很好的实施,需要每一个公民从我做起,传承中华民族的节约和爱护环境的美德。须知“克勤于邦,克俭于家”。我们要在全社会提倡节约文化,倡导节约与生活水平无关,而与社会成员的文明程度息息相关,特别在今天生活水平已经有明显提高的情况下,我们更要发扬传统美德,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社会风气。

光明日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