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因外来物种入侵年损失过亿
2012-09-12

中国因外来物种入侵年损失过亿

2012年9月12日    来源:北京日报

  最近,德国为大闸蟹头疼不已,大闸蟹入侵当地生态圈,毁坏渔网,伤害鱼类,破坏堤坝,损失被曝高达8000万欧元。无独有偶,8月底,北京怀柔水库等饮用水源保护地周边,成片出现有“植物杀手”之称的三裂叶豚草。豚草是我国首批公布的16种危害严重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该草的花粉可引起人体过敏,导致有害健康的“枯草热症”,对农作物危害也极大。

  许多国家都在遭受外来物种入侵之苦,抵御外来物种入侵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我国每年因外来物种入侵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200亿元人民币,治理投入难以估算。

  新闻背景:外来入侵物种半数为引进所致

  外来物种入侵是指生物物种由原产地通过自然或人为的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的过程。能够成功入侵的外来物种,往往具有先天的竞争优势,可以在争夺养料、阳光、空间、水和食物中战胜当地物种。外来入侵物种占据优势后,就会绞杀当地物种,对当地物种种类、种群结构、食物链结构、生物多样性等造成一系列负面影响,破坏生态。

  按照传入的方式,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可分为有意引种和无意引种两类。据报道,目前我国已有的120多个外来入侵物种中,约有50%是有意引进后扩散成灾的。

  在防范外来物种入侵方面,我国一些地方制定了地方性法规,如湖南省于2011年10月施行了我国首部外来物种管理法规——《湖南省外来物种管理条例》。但是在国家层面,至今仍没有一部统一的法律对这一问题进行规范,更没有建立外来物种引进的风险评估机制、综合治理机制及跟踪监测机制,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防治外来物种入侵的立法工作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

  引进物种缺乏风险评估机制

  防治外来物种的入侵,首先应建立外来物种入侵的风险预防制度,这一制度的确立,可以将外来物种入侵的灾难最大限度地扼杀在萌芽中。我国环保法虽然涉及到了环境生物保护,但并未明确提出外来物种入侵及其防治的问题。农业法虽然规定:“从境外引进生物物种资源应当依法进行登记或者审批,并采取相应安全控制措施。”但时至今日,却没有建立相应的外来物种档案分类管理制度及定期调查的跟踪监测制度。

  我国抵御外来物种入侵可以援引的法条散见于一些单行法规、条例、细则等,其中主要依据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作为规范。该法主要针对的是引进过程中可能携带的危险性生物,但对所要引进的物种本身的生态安全性并没有明确的管理、检测办法,不足以应对所有入境的外来物种及其可能造成的生态危害。而且,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主要把注意力集中到已知的危险外来物种上,缺乏生态影响评价机制、生态风险评估机制等预防手段,不利于对具有潜在危险的外来物种的防范。

  相比之下,仅仅针对杂草的引进,澳大利亚政府就建立了一套杂草风险评价系统。1997年《国家杂草策略》规定了外来杂草管理的3个目标,并明确了政府、社区、土地所有者和土地使用者各自的义务、责任,最终提出相应的行动策略;同时,通过问题和评分标准的制定,对有意引进的外来植物进行风险评价。

  各国用法律保护生物安全

  外来入侵物种是没有国界的,它们的成灾机理或成灾过程有着自身的内在规律,因此对国外的先进经验,我们应该大胆地学习借鉴。新西兰是世界上第一个制定专门的生物安全法律的国家,旨在防止外来物种的无意引入以及它们在国内的传播,或对已经入境的侵袭性物种进行有效管理。对于已经在新西兰生长的侵袭性物种,《生物安全法》提议清除该物种或者通过在地区和国家两级实施管理战略来对该物种进行持续管理。新西兰政府在2003年8月正式发布了《生物安全战略》,该战略建成了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生物安全体系。

  为了防治海洋有害物种的入侵,澳大利亚检疫与检验局在1991年发布了世界上第一部强制执行的有关压舱水的规范性文件——《压舱水指南》,要求所有进入澳大利亚水域的船只必须服从强制的压舱水管理。

  在美国的生物入侵立法体系中,《13112号总统行政命令》和《国家入侵物种法案》构成了美国生物入侵立法体系的骨干框架。《13112号总统行政命令》最大成就是成立了联邦层次的中心协调机构——国家入侵物种委员会,它要求所有联邦部门采取积极而协调一致的行动防止外来有害生物的侵入、定居和扩散,并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对已成灾的外来物种进行控制,最大限度地减轻它的危害,在人力物力允许的范围内着手对受损生态系统进行恢复。

  其实早在2004年,我国就形成并通过了《中国外来生物入侵预防与管理的国家发展策略行动框架报告》,确定未来10年的总体目标:“建立和完善国家外来入侵物种的数据库信息共享技术平台,构建主要外来入侵物种的预防预警技术与快速反应体系,构建定量风险评估的技术与方法,建立野外监测技术方法与系统,发展持续治理的技术与方法,使主要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与蔓延得到有效遏制。”目前,我国已成立以农业部为主,环保、林业等多个部门参与的全国外来生物防治协作组,设置了外来物种管理办公室。据媒体报道,外来物种管理办法正在制定过程中,预计年内出台;此外,农业部还将公布国家重点管理的外来入侵物种的名录。

  在外来物种引进之后,根据科研的进展及风险因素的变化,定期对外来物种的使用情况、种群特性进行严格的跟踪评价,掌握其生存发展动态。如果外来物种被事实证明为有害生物或随着气候条件的变化逐渐转化为有害生物,及时发现它的危害并且预警,然后采取措施,是控制其危害最实用也是最有效的办法。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