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海造地弊端多需重视
2012-08-01

填海造地弊端多需重视

2012年07月31日     来源:中国环境报

  日前,着名海洋生态环境科学与工程专家丁德文做客广东省科协科普论坛,作了题为“蓝色经济区建设问题:关于海洋经济发展的思考”的专题报告。他表示,我国生态环境问题堪忧,因填海造地、挖沙和炸岛等人为活动已导致我国海岸海域806个小岛消失,海岸线缩短近2000公里,滨海湿地损失近半。
  
  近年来,面对楼市调控的高压态势和确保18亿亩耕地的政策红线,一种新的土地经济模式正在被大量复制。借国家强调发展海洋经济之名,一些城市明确提出向海洋要土地,兴起新一轮围填海热潮。新增土地除发展临海工业外,很大一部分被用于房地产开发。填海造地过度开发,不仅加剧了房价调控难度,也隐藏着永久破坏生态、增加防灾压力、危及地区可持续发展等深层矛盾,急需引起重视。
  
  填海造地作为一种彻底改变海域属性的活动,若论证不充分、管理不严格,定会带来诸多弊端:导致局部海域海洋生态系统退化,对近岸海域渔业资源造成严重影响;破坏自然岸线,加剧海洋环境污染;改变原有的水文动力环境,破坏原有的泥沙冲淤动态平衡,导致海岸侵蚀加剧或者海岸不稳定、港口和航道淤积等。填海造地热的背后是暴利驱动。围填海成本一般为每亩15万元~20万元,但地方政府转手拍卖给开发商,每亩地价动辄数百万、上千万元,为地方政府带来丰厚的土地收益。
  
  填海造房本身无可厚非,放眼世界,土地资源稀缺的国家,都在不同时期进行过大规模的填海运动。海景房存在着一定规模的市场需求,房地产业向海岸线进军也是市场的需要。但是,满足这种市场需求,需要建立在海洋总体开发的框架中,需要建立在科学规划之下,而不能肆意为之。近年来,随着各国对海洋生态保护的重视,已经纷纷开始限制填海的规模和范围,并且推出了退地还海等政策。
  
  要遏制盲目填海造地歪风,首先要完善海域管理执法手段。很多违规项目被查处后,基本不可能还原于海,一般只能罚款了事。而相对于海景房暴利,相关罚款规定微不足道,根本起不到惩处作用。其次,要完善海域使用审批。海域的使用是需要海洋管理部门审批的。从某种程度而言,审批不严是填海造房风盛行的重要原因。如何进一步加强海域使用审批,是海洋管理部门要考虑的重要问题。最后,要加强社会监督。海域的使用和审批应当向社会和公众公开,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在必要时还要举行听证,充分尊重公众意见。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