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传绝技重现端午民俗节
2006-05-29
专家称其中部分绝活将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700余年历史、绝迹40余年的“娘娘庙会”同时开幕

  ●高碑店


老北京绝活“双石头”如今已难得一见。27日至31日高碑店举办端午民俗节

    “好!”几百人喊出一声好。前天,在高碑店华夏民俗文化园,东坝开路圣会67岁的刘广德耍出“苏秦背剑”、盘肘、掏月、十字披红等钢叉技巧。随后,五虎棍、石锁、杠箱等罕见十三档民间花会同时露面。

  当天上午,高碑店首届端午民俗节开幕,朝阳区文委、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等单位组织的“幡鼓齐动十三档”民间绝技让冒雨观看的居民大开眼界。

  当天,有700余年历史、绝迹40余年的高碑店“娘娘庙会”也同时开幕。

  小伙子拇指转动石墩杠铃

  上午9时30分,首先出场的东坝开路圣会的五位戴鬼脸面具的队员开练钢叉,寓意“为请来的众神开路”。其中,张宪、张蕊表姐妹表演的钢叉加入很多自创技艺,“抱月”、“拉车”,张宪一人双手和腿耍动3把钢叉,观众给予热烈掌声。“女子练钢叉是过去不能想象的。”煤矿文工团专业演员张宪说,他们表姐妹练了20多年,因为家庭熏陶,并未感觉很辛苦。

  西庄万缘双石老会的表演者一上场就“镇”了观众:貌似举重杠铃的双石,由木棍连接两片石头,表演的小伙子赤膊上阵,一会儿用脖子扭动沉重双石,“脖花!”一会儿用大拇指顶着双石转动,表演下来,小伙子脖子皮肤明显发红。

  会长翟继敏介绍,双石代表着庙门前的石墩,最重的50公斤,一般的也在20到30公斤。

  “幡鼓齐动十三档”首聚齐

  来自天津的杠箱表演非常滑稽,四名“脚夫”用7米长的大竹竿抬着两个大箱子,供奉皇帝的路上,遇到土匪“劫杠”,经过一番打斗打跑了土匪,县官与脚夫欢喜上路。这样的情节和幽默的表演,逗得围观者哈哈大笑。

  县官表演者钱志强说,杠箱失传数十年,是他寻访80多岁的老艺人而得,经过改编,“去我国台湾省、日本等地演出过,反响很强烈,人们非常喜欢”。

  北京民间文艺协会会员王作楫介绍,“幡鼓齐动十三档”民间花会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次聚齐表演,很多技艺几乎失传。

  他认为民间花会现在越来越热,国内外对这些来自民间的技艺越来越重视,现在有关部门正在为这些花会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也正在研究,如何把民间花会发展和发扬,准备推向市场和国际,培养接班人。”

来源:新京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