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措施逐步落实
2012-03-09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措施逐步落实

  2012年03月09日             来源:新华网

  发展改革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苏伟说,我国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把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作为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一个重大战略,也是一个重大的机遇,一系列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和行动正在逐步落实。
  
  苏伟是在由发展改革委应对气候变化司、世界资源研究所、卡特彼勒公司共同主办的可持续及宜居城市项目中国启动会上作上述表示的。
  
  苏伟说,中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特殊发展阶段,面临着经济发展、改善民生、保护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等多方面挑战。绿色低碳发展是中国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必然选择,同时也是世界各国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保护人类共同的地球家园的必由之路。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把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作为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一项重大战略,也是一个重大的机遇,通过节能减排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来促进绿色低碳发展。”苏伟说。
  
  去年审议通过的“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明确,要把转变发展方式,把应对气候变化和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作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一个重要政策导向,并提出一系列具体目标,其中就包括,到2015年,要实现单位国民生产总值的能源强度降低16%、碳排放强度降17%。
  
  据苏伟透露,为顺利达成这些目标,一系列的措施和行动正在付诸实施,其中,包括对各个地方的能源消费总量提出限制,对于提出的能源强度和碳强度目标分解到各个省和自治区、直辖市,并建立相应的统计监测考核体系,对落实情况进行考核,实施问责制。
  
  在调整经济结构方面,通过发展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来抑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的过快增长,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清洁能源,优化能源结构。
  
  此外,苏伟表示,目前已启动五省八市低碳发展试点工作,加快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工业建筑交通体系,并计划在取得一定经验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低碳发展试点的范围,真正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推向绿色低碳发展轨道。
  
  苏伟说,今后一段时间,中国仍然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如何在这个过程中建设低碳的可持续宜居城市和城镇,面临着很多挑战,需要探索,需要借鉴方方面面的经验,特别是学习借鉴国际上一些好的经验,好的做法。
  
  可持续及宜居城市项目旨在推动可持续发展和宜居城市建设的项目研究,项目将与包括青岛、成都在内的中国、印度和巴西的五个城市合作,展示如何利用“避免、转移和改进”的战略提高能源效率,抑制温室气体排放,以及改善水质、城市交通和土地使用状况。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