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PM2.5监测点增至30余个
2012-02-01

  北京PM2.5监测点增至30余个

  2012-02-01         来源:北京晨报

  新年新气象这句话用在今年北京的空气质量监测上再合适不过了。春节前,市环保监测中心公布了PM2.5的研究性监测数据;今年,本市将治理PM2.5,监测点最终将增加至30余个;从下半年开始,将执行机动车国五标准;城市主干道周边还有可能种上绿植……昨天,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做客城管广播,为市民勾画出一幅环保图景。
  
  16区县均设PM2.5监测点
  
  春节前,市环保监测中心发布了PM2.5研究性监测数据。昨天,市环保局大气环境管理处处长于建华介绍说,国家新的空气质量标准还未出台,因此研究性监测还不能规范地评价空气质量,“目前只发布了一个点的PM2.5浓度,以供市民参考,不能代表全市情况。”
  
  市环保局正在构建全市的PM2.5监测网络,首先将利用现有设备,设定6个监测点,其设立会结合北京上、下风的传输特点,兼顾功能区规划,设立一个点就发布一个点的PM2.5实时数据。未来,将在16个区县建成30多个监测点。目前,本市共有27个监测子站,按照规划,这些子站都将陆续启动监测PM2.5。这意味着,本市至少还要增加3个监测点。
  
  监测点的分布,“将按照国家标准布局,比如距离污染源50米以外,但绝不会设置在荒无人烟的地方。”于建华说。
  
  机动车排放下半年升“国五”
  
  自1998年前起,本市针对各项污染物采取了多种减排措施,总体来看,各项大气污染物浓度下降明显。但为何市民仍对空气质量有些不满意?市环保局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处乔淑芳分析说:“根本原因还是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环境容量,因此还应继续大力减排。”
  
  机动车尾气“贡献”了可吸入颗粒物,其中全市氮氧化物排放量中的一半来自机动车尾气。为此,下半年本市将在全国率先执行更严格的机动车国五排放标准,并且提供国五油,这两大举措将对污染物减排起到重要作用。
  
  高速路旁拟植树造林
  
  绿色植物不仅装饰着城市,更重要的是它可以起到改善空气质量的作用。乔淑芳介绍说,市政府拟在今年植树造林20万亩。于建华表示,植树造林首先需要找地儿;除了平原地区,还将结合污染物严重的地方,比如高速路或者城区主干道周边,都有可能种上绿色植物。此外,北京市的污染物传输通道有两个,分别是东南方向和西南方向,因此,在“通道”周边也将种上绿植。

  释疑
  
  为何早晨污染物浓度高?
  
  除夕夜,市环保PM2.5浓度曾一度飙升至1593微克/立方米,初五晚9时左右的PM2.5的瞬时浓度也曾“爆表”。于建华解释说,燃放烟花爆竹确实影响了PM2.5浓度,瞬间达到高值,但是评价一天的空气质量不应该以某个时段、某个点的值作为基准,“应该以24小时的平均浓度值作为评价基准,这是国际通行的惯例,而不是像有市民认为的我们故意拉低PM2.5的浓度。”
  
  于建华表示,就全天24小时来看,北京的空气质量具有“双峰双谷”的变化规律。一般来说,在排放量、排放强度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早晨污染浓度较高;10时以后,随着太阳慢慢升起,逐渐加热地面温度,受热的地面空气上升,大气就会变得十分开阔,因此中午至下午空气质量较好;入夜后,由于地面开始散热,地面开始变凉,空气又开始从上往下压缩,所以入夜时浓度也变得较高;深夜后,随着人为活动的减少,污染物浓度再次降低。
  
  为何美使馆数据与环保局不一致?
  
  有市民提出“美国大使馆的数据为何与市环保局发布的数据不一致”,于建华解释说,首先,要看这个监测数据背后是否有一个实验室在为其服务,“实验室是空气质量数据发布的保障,仪器校准等工作需由专业人员维护,否则将产生很大差距。”其次,按照国际惯例,监测点应离污染源50米以外,但美国大使馆的监测点位设在路边,离污染源较近,设置不规范。此外,即使是在美国当地,也是以24小时的平均数据作为全天空气质量的评价基准,而不是每一个小时的数据。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