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动物救助组织遇资金瓶颈
2012-01-09

  民间动物救助组织遇资金瓶颈

2012-01-09       来源:中新网

  深冬,西北内陆,寒意肃杀。距西安市区以南约40公里的秦岭大峪口,以杨丽为首的义工们与西安流浪狗救助站里的近400只流浪狗正经历着“寒冬”的考验。
  
  “这些狗每天饲料费用超过300元人民币,由于捐款的不确定性,加之狗的数量较多,它们的温饱难以为继。”杨丽8日对中新社记者如是说。
  
  杨丽今年50岁,12年前便开始与流浪狗“打交道”。目前,作为这个“草根慈善公益组织”的一分子,她每月生活费都投入到对流浪狗的救助中。这里的每只狗都像是她的孩子,她说她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在这寒冷的冬天里吃上一口饱饭。
  
  保护野生动物、防止虐待动物、救助流浪动物,是文明国家共同认可的行为准则。随着中国有关动物保护的法律规范越来越严密,其道德诉求和行为准则也被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所认可。但救助动物的关键词不仅是爱心,捉襟见肘的经费问题令中国民间动物救助组织举步维艰。
  
  8日,记者在西安流浪狗救助站看到,近400百只流浪狗被分养在两个院子里。在凛冽寒风中,它们正面临“断粮”危机。
  
  杨丽告诉记者,这家流浪狗救助中心占地约2亩,2011年3月由海内外的众多爱心人士捐款兴办,此次遭遇“断粮”危机皆因流浪狗救助中心的资助公司运营出现问题致使狗粮供应中断。她透露,类似这样的情况,在当地的民间动物救助组织均不同程度存在。
  
  据了解,在中国,民间动物救助机构禁止从事任何营利性经营活动,长期处于民间援助模式,其资金匮乏情况不容乐观,主要原因是民众对于救助流浪动物真正意义缺乏认知。
  
  流浪动物已成为世界级的问题,他们多是走失或被遗弃的宠物,如不及时给予绝育、救助和领养,野外大量繁殖的流浪动物就会对人类产生影响――它们大多在人类生活区,生存环境恶劣复杂,会携带病毒、细菌、寄生虫等,成为传播疾病的隐患。据披露,流浪动物在内地被虐待、残害、虐杀的恶性事件屡见不鲜。
  
  杨丽透露,近年来“放生业”很红火,偷猎者抓住人们放生发愿的善良心理,大量捕捉动物卖给信佛的人“放生”,违背了佛教慈悲的本怀。通过民间动物救助机构的呼吁,越来越多的信众开始将“放生钱”用于救助身边的流浪动物。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资料显示,中国民间动物救助组织至少有1万家,初具规模的约有2000家左右。
  
  陕西省社科院专家石英表示,政府应当给予民间动物救助组织一定支持,整合民间救助力量开展流浪动物救助工作,并在郊野或公园中划定一些流浪动物集中区域,倡导人们在此捐助食物和款项,或许能使民间动物救助组织的资金问题得到改善。(完)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