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旬翁十年打造“低碳样板间”
2011-11-07

  六旬翁十年打造“低碳样板间”

  2011年11月07日      来源:新京报

六旬翁十年打造“低碳样板间”

  丰台区育仁里社区的退休教师胡钧用10年时间,将自家改造成“低碳小屋”。近日,这间含有103项低碳技术的房子,成为社区、学校参观的样本。老人说,希望为北京家庭节能出份力。
  
  淀粉刷墙、纸板做家具
  
  白墙、木地板,胡钧80平方米的家,乍一看和普通民宅没有区别。“生物墙壁”、“门窗框散热器”“LED节能灯”随处可见的标签提醒参观者,“小屋有103项技术”。
  
  66岁的胡钧拿出负氧离子探测器在墙上一测,显示“-1.5”,“每立方厘米1500个负氧离子。”胡钧说,负氧离子能让人心旷神怡,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标准,清新空气的负氧离子标准浓度为每立方厘米不低于1000~1500个。胡钧把仪器拿到楼道,显示数为“-0.41”。
  
  “秘密在墙里。”胡钧说,自家的墙用硅藻土和竹炭等作腻子,可释放负氧离子,而粘合腻子的胶则是用玉米淀粉制作,“绝对不含甲醛。”
  
  在老人的书房里,摆着一面墙的书柜,全部由纸板折叠而成,抽屉、柜格一应俱全,里面放着各种书报。
  
  包裹在门窗框上的散热器、有两个下水口的洗脸池、防止流失热量的隔热窗帘。胡钧说,建设“低碳小屋”虽然花费达10万元,“但以北京70平方米普通住宅为例,一年的二氧化碳排放约为20吨,我的小屋保守估计可减排10吨以上。”
  
  自家成样本常有人参观
  
  胡钧的书房里有一个案台,放着天平、试管等,俨然一个实验室。胡钧说:“我年轻时是学文科的。”退休前的胡钧在一所中学当校长。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他大学时,被关在图书馆“接受改造”,终日与扔在角落里的物理、化学书为伴,“理科的知识是在那时学的。”胡钧退休后,2004年,他参观了北大的“超低能建筑楼”,“设施全是进口的,连灯泡都是日本的。”胡钧想打造一个适合普通家庭的“低碳小屋”。
  
  2009年,胡钧给自家重新装修,一年后,“低碳小屋”亮相。如今,胡钧的家作为社区的环保样本,时常有学生和居民来参观。“我希望通过我的房子,让更多居民接受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
  
  “低碳小屋”6大亮点
  
  墙壁:采用含负氧离子、竹炭、硅藻土等生物材料制作的腻子,不含甲醛。除味、抗菌、调节湿度。
  
  采暖:门窗框散热器:铝合金包胶连管(地采暖材料),环绕踢脚线、门框、窗框安装,铺设范围广、面积大、散热效果好。
  
  家具:自制纸板书柜,造价低廉,节省木材。
  
  窗户:采用隔热保温贴膜窗帘,黑色材料,减少热量流失。
  
  照明:室内共用80个LED小灯泡(批发每个0.15元)制作成紫荆花顶灯,相当于9瓦灯泡,但亮度大、耗能低。
  
  用水:浴室洗脸池设两个下水口,脏水直接进污水管道,稍干净的水存储于脸盆下方的蓄水池,连通座便器的水箱,用来冲厕所。
  
  ■ 讲述
  
  回忆儿时北京城,水甘天蓝
  
  昨日,胡钧说,回忆小时候“水甘天蓝”的北京城,是他决心做“低碳小屋”的原动力。
  
  “我是老北京人,小时候,和父母生活在法源寺旁。那时,我们喝从地下直接打上来的井水,清澈甘甜。小学时,常和同学到北海公园划船,岸边白塔洁白,河水清清”。
  
  他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大学毕业分配到黑龙江山区工作10多年,那里空气特别新鲜。
  
  “回北京当老师以后,带着学生到北海游玩,白塔没有以前那么干净,水没那么清。我总想起小时候的天和空气,那时站在城里能清楚地看见西山。”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