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0-26)
|
黄浦新陈
中国早点
最近广东媒体流传一个消息,说中共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向宣传部门发出指示,不要再打着维稳的名义,对媒体监督性的报道下发禁令,给予压力。
媒体界盛传了好几天,微博上一连串的转发求证,都把这个消息解读成是广东要对言论解禁。
但消息始终无法证实或证伪,在中国媒体上也不见踪影,很快的就不了了之。
广东百多年来一直是中国思想风气最开明的地区,要讲拜洋人之赐,在政治挂帅的年代肯定是不正确的说法。
但无论中央政府在南京还是北京,广东人都自成一副身段,与同样很早和洋人打交道的上海人有天渊之别。
广东媒体界传出这条消息,说不定有测风向和炒作的用意。
当地媒体作风向来比较开放自由,汪洋的形象也相对开明,如果能在一年后走马换将大搬风之前,让相对自由的风气得以延续或者奢侈地进一步开展,使得接任者忌惮于大开倒车引起公愤,应该是舆论圈所乐见。
然而不论真假,舆论和知识界因良知而要求的相对开明与自由,短期内相信都只能是一个美丽的期待,就像“书记下解禁令”一样是个美丽的误会。
一个地方领袖相对于全国,做出自由化的决定,冒的可不是一般的风险,当今之世,当今之时,实在看不出有如此才俊脊梁。
传说中汪洋的指示乃是基于对“小悦悦事件”中社会冷漠的批评。但长期的各种禁令其实才是助长社会冷漠乃至冷酷的根源。
网络上盛传多时,甚至被《纽约时报》等国际媒体大幅关注的盲人律师陈光诚事件,一方面既可以印证禁令不可能解除,另一方面则可以作为社会学家研究社会冷感症来源的绝佳教材。
北方山东的临沂,距孔子、孟子和姜太公故乡一两百里范围内,一个自学的盲人律师,为了官方强迫堕胎、强迫绝育等各种事情长期跟政府上访、打官司,为农民争取权益,2006年被投入狱,今年9月被放出来后继续和家人被圈禁在家,阻断一切对外联系。
有知情者要去探望,在村外头就被成千上百的“特种部队”打人砸车,或驱赶或禁锢。
这些都已经被证实了,但主流舆论悄无声息,不禁引人无限遐思。
任何文明社会都禁止公然使用暴力,无论是人民与人民之间,还是政府与人民之间,任何一方使用暴力必然无法逃过法律、舆论和社会大众的制裁,但很多去过现场的人,包括有名有姓的名人、记者,都证实了这些,事情却没有转圜,还一直像一出烂透的连续剧一样折腾大家。上海上周就有一群人戴墨镜上街声援,另外有人要组团北上看望则被大力阻止。事件中透显的阻力之强大令人思之头皮发麻,闻之足以丧胆。
外号“李大眼”的作家李承鹏写道:“原本一个盲人的事,变成一千人的事,内围六队,每队三班,还不算外围预备队以及遥相呼应的县大队。村里一些人已经不种地,专门看住这个人。”
因为有钱拿,政治事件已经成了村里的经济产业链。为了维系这条产业链,前仆后继的探望者被暴打、抢掠、凌辱,比梁山泊好汉的传奇演义更引人入胜。
事件在网络闹得沸沸扬扬甚至传到大洋彼岸,中国媒体却始终关爱万里之外的死鬼卡达菲。在任何文明社会都要引发群情一致哗然的事件,网络上虽有声援,但更多的名人和意见领袖却选择相应不理,继续保持对房价走势、国际动态的高度兴趣。整个社会都把孔孟的正义与气节,拱手送给信仰基督的美国人去发挥。
像陈光诚那样的人不多,无锡太湖的吴立红也长期为了太湖环境与官府抗争被监控。这些人在偌大的神州就像点点星光一样,说他们渺小、不起眼都是对的,他们也未必每一件抗争都在理,但如果他们发出的一点微弱光芒竟能被世人看见,那只能说明背景太黑暗。
要掩盖他们的光芒,唯一正当的做法是让背景出现更多监督的亮光,解禁舆论才合乎圣人之道。中国媒体和舆论圈都深明此理,这也是为什么会出现“借汪洋解禁”的消息。
媒体解禁,在可见的未来只能像陈光诚墨镜后的眼球一样,看不见前方。然而因禁令而猖狂的潜伏暴力,必将继续压抑社会的良知,小悦悦只是一划而过的流星,乍然间被捕捉了。
新加坡 (65)6319-6319 文字链 86 13520850155 中国区:报章/公关 (86)13501169722 图片广告 (86)13911189959
新加坡报业控股版权所有(公司登记号:198402868E) 提醒:新加坡网络业者若未经许可,擅自引用本网内容将面对法律行动。 [网络条款] [隐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