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构建湿地保护体系
2011-08-15

北京构建湿地保护体系

2011年08月15日 来源:新京报 作者:饶沛

  未来,市园林绿化局将启动大规模的湿地恢复行动。北京市将逐步形成一套湿地保护体系,其中将以湿地自然保护区为基础,湿地公园为主体。
  
  在5年内,将建成10大市级湿地公园,如汉石桥、长沟、潮河减河交汇、琉璃庙等。这些湿地将伴随永定河流域、潮白河流域、北运河流域生态治理工程建设,以湿地生态基质和湿地植物种植,代替混凝土砌筑和人工草坪护岸,为鸟类等提供生存繁衍的环境;并采用自然的栽植手法,尽量弱化人工痕迹。
  
  湿地中将拆除原有废弃建筑物、构筑物,清除污染源,然后合理配置湿地植物,采用乡土植物物种,植物群落的物种和组成与湿地环境的自然演替过程相符合,同时对湿地内步道统一使用生态材料和工艺。
  
  ■ 现场
  
  餐后垃圾多 未见人清理
  
  近日,记者在京北某湿地公园看到,这里停车场、指示牌、公厕等硬件设施齐备,栈道边芦苇荡漾,景致美丽,但是一些游人们野餐后却留下了一摊摊的垃圾,也没有工作人员及时清理,这些垃圾被风刮进草丛树林,显得脏乱。还有人在这里兴致勃勃地挖野菜。
  
  ■ 相关新闻
  
  湿地公园禁采野生植物
  
  本月起,全市首个“湿地公园管理暂行办法”开始实施。湿地公园内禁止采挖野生植物、猎捕野生动物。
  
  “办法”规定,禁止在湿地公园内从事污染水体、围垦造田、挖沙取土、采石修坟、捡拾鸟卵、采挖野生植物等破坏湿地资源或景观的行为,还禁止擅自砍伐树木、猎捕野生动物。
  
  市园林绿化局表示,近年来,北京市陆续进行湿地修复工程,截至目前已经建设和修复2800公顷。海淀的翠湖和延庆的野鸭湖两大国家级湿地公园,使北京最重要的湿地得到有效保护。
  
  ■ 背景
  
  湿地是北京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维护生物多样性、蓄洪防旱、净化水质、调节区域气候等多种功能。
  
  北京处于全球鸟类迁徙的重要通道,是鸟类春天去西伯利亚繁殖和秋天返回澳大利亚越冬的重要中转停歇地。在北京的湿地中,有野生动物393种,其中鸟类276种,占鸟类种类的72%;植物1017种。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