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栖息地偏爱存性别差异
2011-07-18

熊猫栖息地偏爱存性别差异

2011年07月18日  来源: 新浪科技

  北京时间7月18日消息,据英国媒体报道,科学家表示雌性和雄性大熊猫偏爱不同的栖息地。雌熊猫往往喜欢海拔较高的针叶林和斜坡上的混生林,公熊猫则没有这么挑剔。雌熊猫的挑剔是为繁育下一代着想,它们要找到合适的洞穴,周围长着大量竹子,一方面帮助幼仔隐藏,另一方面提供充足的食物。这一发现有助于革新大熊猫保护策略,在将它们放归野外时能够选择合适的地点。研究论文刊登在《动物学杂志》上。
  
  在中国中南部的凉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对大熊猫的活动进行了研究。他们在野外进行考察,根据目击记录或者粪便统计大熊猫的数量。通过研究粪便样本中提取的DNA,研究人员得以确定熊猫的性别。
  
  大熊猫是独居动物,生活在中国偏远地区零星的山地森林。科学家已经非常了解大熊猫为了生存所选择栖息地的基本类型,它们的栖息地往往是森林地区,海拔高度超过1500米,长着大量竹子。竹子是大熊猫的主要食物。
  
  通常情况下,这种动物不会选择海拔更高并且竹子不多的山峰,以及人类生活的海拔较低的地区。但雌性和雄性大熊猫的特定需求却一直在很大程度上遭到忽视,直到现在。科学家进行的研究证实两性都偏爱森林覆盖率较高的高海拔地区。相比之下,雌熊猫更加挑剔。它们往往选择高海拔针叶林、混生林和历史上的皆伐林。此外,它们还偏爱10到20度的斜坡栖息地。这些栖息地有利于抚养后代。雌熊猫对洞穴非常挑剔,往往选择被年龄超过200岁的大型针叶树包围的洞穴,说明它们选择的洞穴可能局限于采伐区。
  
  相比之下,雄熊猫的栖息地选择面更广,有些栖息地与雌熊猫的栖息地重叠。研究人员表示,在保护和管理大熊猫时应该将这种性别分离现象考虑在内。雌熊猫的栖息地选择面不及雄熊猫。也就是说,栖息地减少和人类采伐森林对两性的影响可能不成比例。在进行大熊猫繁育和放归野外工作时,同样需要考虑这一因素。
  
  研究人员表示,公路对大熊猫活动的影响不像此前认为的那样巨大。雌熊猫经常在被废弃的集材道路附近活动,这些道路在所在地区画出一个个十字。雄熊猫的栖息地往往靠近车辆使用的公路,这可能因为它们需要穿行更长距离,寻找配偶。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