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
2011-07-01

西藏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

2011年7月1日 来源:人民网

蓝天、白云、绿地陪衬下的布达拉宫(2008年6月4日摄)

西藏纳木错的草原美丽如画(2005年6月6日摄)

    西藏被称为地球第三极,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和敏感。这里星罗棋布地分布着由冰川形成的天然湖泊和江河,一些江河成为中国乃至南亚地区的重要江河源头,因此西藏被冠以“亚洲水塔”和“世界气候调节器”。

  过去5年,西藏用于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资金超过100亿元。西藏环保部门争取了天然林资源保护、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等专项资金用于西藏的生态环境保护。自中国政府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西藏加强了自然保护区建设,目前西藏自然保护区的面积已经达到了41.26万平方公里,占到全区国土面积的34.3%,已建立了47个自然保护区;植树造林和绿化工程效益显著,从拉萨到泽当,拉萨到日喀则沿江建立的防护林体系,保护了沿江数万亩的农田和草地。

  西藏还积极开展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项目。截至目前,国家总投资达155亿元的《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项目已落实投资25亿元,3大类10项工程得到全面实施。

  西藏自治区林业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西藏80%以上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集中栖息地、156万公顷的原始森林、150万公顷的重要湿地得到有效保护,90%以上的自然湿地及其生态系统基本保持着原生状态。西藏的大部分森林、江河、湖泊、草场、湿地、冰川、雪山和野生动植物等都得到较好保护;大多数湖泊仍处于原生状态。西藏仍然是世界上环境质量最好的地区之一。

几只黑颈鹤在羊卓雍错湖畔嬉戏(2009年8月16日摄)。黑颈鹤是世界上唯一生长、繁殖在高原的鹤类,近年来,随着西藏自治区加大环境保护力度,黑颈鹤数量有所增加。

这是成群的国家一级珍稀濒危保护动物藏野驴在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的草原上奔驰(摄于2003年11月2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