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宋岩) 昨日,本报报道了渔民在长江菜园坝江边用滚钩捕起重达35公斤的“鲇鱼王”后,不少市民打进本报电话,表达了对“鲇鱼王”的同情,同时,渔政部门呼
市民:应禁止这种捕捞方式
江北一位姓刘的读者称,这条鲇鱼至少要经过几十年的生长,才会长这么大,如今就这样死了,实在可惜。
同时,一些市民对捕鱼者和捕鱼方式表示了愤怒。渝中区一位姓王的环保人士表示,在长江里放下如此密度的滚钩捕鱼,很多小鱼恐怕也难逃厄运!南坪的张女士说,她不敢想象“鲇鱼王”身中200滚钩浑身是伤的情景,这种捕捞方式绝对应该禁止。
管理部门:滚钩不能小于1厘米
市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处告诉记者,鲇鱼是经济鱼类,允许打捞,在江中也允许使用滚钩打鱼。但滚钩捕鱼也有要求,为了防止打捞到刚刚繁殖出来的小鱼,滚钩不能小于1厘米。另外,鱼网的密度也要符合规定,网部尺寸不得小于6厘米。
尽管打捞“鲇鱼王”的渔民并未违法。但市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处有关负责人称,2月1日到4月30日的禁渔期,就是为了保证鱼类的繁殖。从本月开始虽然已经过了禁渔期,但如果渔民捕捞到“怀孕”的母鱼,希望能主动放生。同时,对市民反映的滚钩方式捕鱼太血腥的意见,他表示,会考虑是否取消滚钩捕鱼这种方式。
现状:7种常见江河鱼减少
同时,市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处告诉记者,我市长江、嘉陵江目前有青波鱼、白甲鱼、白鲟、长江鲟、铜鱼、岩原鲤和中华鲟等7个常见鱼种数量急剧减少,其中白甲鱼、岩原鲤和中华鲟濒危绝种。这主要是水体改变和环境污染以及非法捕捞造成的。
据了解,中科院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目前正在万州建立三峡库区名特鱼类开发与示范实验基地,共同挽救濒危特种鱼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