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秦岭大熊猫搭建绿色竹廊
2006-05-18
5月14日,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与陕西观音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正式启动“秦岭大熊猫绿色走廊”活动,在秦岭隧道上方种植箭竹,为被108国道隔离开的两个大熊猫栖息地之间搭建绿色通道。

  23年前,由于秦岭地段108国道的贯通及沿线人为活动的干扰,秦岭大熊猫两个面积最大的居群——天华山居群和兴隆岭居群——被人为隔离,大熊猫栖息地受到来自道路和游人的严重影响和干扰。1999 年,秦岭隧道建成通车,随着原隧道上方翻越山脊的13公里公路的弃用,因车流给野生动物造成的阻隔已经消失;公路两侧的野生动物逐渐恢复交流,也使两个大熊猫居群的融合成为了可能。2000年,该区域被列为秦岭大熊猫的重要生物走廊带。2002年,随着观音山保护区的建立,该区域被纳入保护区范围。

  在此基础上,WWF与观音山保护区于2005年9月正式启动108国道秦岭隧道区域大熊猫栖息地有效管理项目,恢复大熊猫栖息地、加强对车辆和人员的管理、加大保护区巡护监测力度、在与生物走廊带及大熊猫栖息地最为紧密的社区开展环境教育和可替代生计培训等活动,以减少社区生产生活对该区域造成的资源压力。

  据介绍,此次“大熊猫绿色走廊”活动,将在两个月内在隧道上方种植1300亩箭竹,从而为天华山和兴隆岭两个居群的大熊猫实现种群交换提供机遇。

  WWF中国首席代表欧达梦先生对记者说:“该项目是WWF及其合作伙伴为连接秦岭大熊猫栖息地的一次积极有益的尝试。我们期望这条绿色竹廊能连接起被108国道分隔开的秦岭野生熊猫种群,使其免受车辆和人类活动的干扰,互相交流、自由生活。期盼此项目为秦岭野生大熊猫的保护带来新的希望。”

  当地政府和林业保护部门对此项目也表示出极大的欢迎和赞许,陕西省林业厅副厅长孙承骞说:“本次活动在扩大大熊猫食物来源的同时,将更好地发挥该区域的走廊带作用,从而连接栖息地,促进野生动物的种群交流。”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