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口海域污染95% 警惕工业污染异地转移
2006-05-18
随着珠三角经济的高速增长,各种工业污染对环境的破坏已经到了难以容忍的程度。去年结束的“珠江三角洲近岸海洋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调查”结果表明,珠江口海域如今95%的海水被重度污染。有议论说,珠三角等地一些高排污的港资企业,到今年6月期满后,由于得不到政府的续约,可能将被迫关停或搬迁。

  从当年政府出台多种优惠政策,到如今顾虑重重甚至可能不再续约,珠三角地区政府的态度发生了几乎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意味着政府将出台硬性措施扭转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

  美国有一个秉持极端观点的经济学家曾说:“别跟我提国内生产总值,那就是国内生产总污染。”他之所以被归类为“极端”,是因为他为了强调防止污染,连“生产”这个概念都捆绑抛弃。事实上,只有经历了“生产”才会有产出,产出被销售后变成收入,才存在对收入按照要素所有权进行分配的结果。我们一方面不可能搞环保极端主义,放弃生产;一方面也不可能搞生产至上主义,任由环境被破坏。在经济的马达已经启动并且到达相当一个层次之后,我们已经回不去了。

  回不去的结果是只能往前走。唯一的道路就是在扩大生产和遏止污染当中找到一个好的平衡点。生产和环保之间当然存在一些矛盾:有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必然伴随着污染的产生,比如电镀、漂染、造纸、制革、洗水、印花等行业。这些企业在珠三角生存空间的压缩必然导致企业的转移。问题是,如果转移到内地如江西、湖南,那么当地是不是也要走一条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呢?

  目前,遏止污染的技术水平已经逐渐成熟,但是购买防污技术的成本太高,大多数企业不愿意支付。这就有一个利益计算的问题,因为一些企业可以利用地方政府的执法漏洞或者进行权力赎买,来达到不用付钱治污的目的。咄咄怪事就是,一些环保执法部门反而和重污染企业关系甚好,因为有污染才可以坐收排污费。

  “遏止污染”应当成为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一省一地的事情,否则,今天在珠三角污染了,明天又到湖南、江西去污染,污染企业就会不断寻找空间来继续规避排污成本而罔顾环境。

来源:中国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