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无玉”?为六朝人“食玉”洗冤
2006-05-17
1500年前,东吴以降,六代王朝在南京建都,历时300余年,南京文化繁盛一时。期间无数大家士族、风流名士死后托葬南京山水之间,然而历时千年,这些六朝墓葬早已“十室九空”,罕有完整。因此当奇迹般完整保存的东晋名臣高崧墓陪葬文物集体亮相《龙蟠虎踞——南京历史文化陈列》时,很多专家对其非常重视。有意思的是,这批玉器还为六朝人洗去了“食玉”的冤屈。

  记者近日(8日)在朝天宫市博展厅中看到,和其它士族的出土文物相比,高氏家族展柜中最多的便是玉器。“这些六朝玉器堪称石破天惊的发现。”市博专家宋燕说,“它们正在改变对中国玉器史的传统认识。”原来中国古代玉文化源远流长,汉唐两代玉文化皆是十分繁盛,唯独其间的六朝,罕有大批玉质文物出土,偶尔发现的玉器也是十分粗糙,是公认的中国玉文化发展最低靡的时期。连接两个繁盛期的六朝玉文化为何如此衰落?这个谜团长期未能揭开,使得“六朝无玉”成了许多专家的共识。

  宋燕介绍,为了探询“六朝无玉”的原因,文博学者做了许多研究。其中有人根据文献上记载,认为六朝士人迷信“食玉”养生之法,所以六朝玉石都被这些士家大族们吃了,正是这些食玉饕客制造了中国玉文化最低靡的历史。直到1998年,南师大仙林校区建设中发现了保存完好的高崧墓,六朝人“食玉”的历史冤案才得以洗清。在数百件各类出土文物中,考古人员惊喜地发现了30余件成组的精美玉器。这也是迄今为止我国六朝墓葬中出土数量最多的一次,特别是玉剑饰和两套完整的组玉佩的组合方式被完整地保留下来,对重新认识六朝玉器、研究六朝佩玉制度具有重要价值。凭着这些,高崧墓的发掘一跃成为当年的全国十大考古发现。“这次发现说明六朝玉都被吃了的观点是不准确的,当年六朝人下葬时也是陪葬许多玉器的。然而正是因为太精美了,它们大多数都被后世盗墓贼洗劫一空,使得今人无法窥见六朝玉文化的全貌。”宋燕说。

  如此重要的地位,让记者重新审视起这些侥幸逃脱盗墓贼魔爪的千年古玉来。它们质地大多青白温润,半透明,间有土沁褐斑,造型则简洁明快,尚有汉代遗风。(记者 李冀)  

  来源:南京日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