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沽天池环境调查结果出炉:谁破坏 谁恢复
2006-05-16
人民网昆明5月14日电 记者陈娟报道:今天,云南省环保局调查组返回昆明,并得出对碧沽天池现场的初步调查结果:电影《无极》剧组在当地拍摄,确实对环境造成了影响。对此,记者采访了云南省环保局副局长高正文。

  结论:“有影响但不太大”

  受国家环保总局委托,5月12日,云南省环境监察总队、云南省环保局自然生态保护处联合成立调查组,赴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碧沽天池调查,对外界所报道的《无极》剧组对碧沽天池生态环境破坏情况作检测和评估。

  高正文告诉记者,通过调查组对该事件展开的深入调查,得出的初步调查结果为“摄制组对环境是有影响,但影响不太大;通过治理后,植被是可以恢复的。”

  初步调查结果显示,“无极”摄制组于2004年5月进入碧沽天池,总共投资100多万元,铺设了一条长100米、宽4米的沙石路,在原采伐迹地上搭建了3个临时工棚,在草甸上搭建了临时性建筑物“海棠金舍”1座和至天池湖心岛简易木桥1座,从林区公路尽头至天池湖边用沙石和原木铺设了一条长120米、宽2.7米的便道,占用草甸及矮灌丛近500平方米。2004年6月,该摄制组撤离碧古天池。

  目前,天池附近修建的临时工棚、“海棠金舍”及跨越碧沽天池的简易木桥已拆除,附近遗留的生活垃圾均已清除完毕。高正文说,沙石路的表层必须除去,然后再运来高山泥土铺盖,同时,当地正在撒种草种以恢复植被,“由于碧沽天池海拔高、气候冷,原有植被的恢复需要较长的周期。”

  反思:亟须完善相关法规

  据了解,此次《无极》剧组的拍摄,其中的一些项目是应该进行环评的,比如“海棠金舍”、沙石路等项目,但剧组当时并没有这样做。

  “我们在管理过程中有需要加强的地方,比如环评问题。人们通常认为电影拍摄会带来经济上尤其是旅游方面的收益,但是有时忽略了拍摄也可能会带来环境污染的问题,比如工作人员的日常饮食和生活,场景搭建都可能带来污染。”高正文表示,对于应向环保部门申报而未申报的情况,按常理应该责令停止建设、补办环评手续,“但目前该剧组的相关设施已经拆除,这个条款已经不适应上述规则,只能是‘谁破坏、谁恢复’。”

  “从长远来说,针对到景点拍摄这种活动,必须要完善法规、加强执法。”高正文说,目前,对于影视剧组到风景名胜、自然保护区拍摄这种行为,在现有的《环评法》中,没有相关的规定,也没有相应技术准则。“今后,必须进一步加强环境监督和管理,不但对文化产业领域,对其他领域的开发,也要加强环境监管。”

  《人民日报》 ( 2006-05-15 第11版 )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