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一个奇迹——关于窦唯两篇
2006-05-15

春风“不一定”
●刘忆斯
我最后一次看窦唯的演出已经是2001年的事了。时间过的可真快,它总是轻而易举地带走我们身边的东西,爱情、理想、信念,还有像乔依·雷蒙这样我们认为永远不会妥协和老去的“摇滚斗士”的生命。曾经嚣张、天真、随性的我们,已经渐渐地把当年觉得像生命一样重要的摇滚乐抛到了灰尘里,想必它们被窦唯抛的更远吧。

记得那是一个叫“莱茵河声场”的酒吧,当时窦唯的乐队还不叫“不一定”,而是“译”。那时的他偶尔还有些唱词,偶尔还能和台下的我们说一两句话,不像现在就是闷头演奏,完全沉溺在自己的世界里。有人说窦唯越来越自恋了,其实纯粹的音乐本就是自恋,听者可以体会到奏者的这种情绪,亦或者体会不到,都是忠于自我的一种自恋。

我发现事物越纯粹就越难加以阐释。譬如窦唯和“不一定”乐队以平均两个月的速度相继推出着专辑《一举两得》、《三国四记》、《五鹊六雁》、《期过圣诞》……很多人都只是把它们当作有寓意的数字排列来看,甚至听也没听就如是说——“窦唯现在不需要有人懂他的音乐”、“这就是形式大于内容”。窦唯正在以市场和乐迷无法跟上的步伐节节进步着,而我们却还只是停留在他唱《无地自容》的时刻。

一个看了窦唯此次即兴音乐周的朋友对我说,不止窦唯现在的音乐理念,连他的身边的伙伴也总是一茬一茬不停地换着。早期的讴歌、陈劲、单小帆,现在的文智勇、张荐、小虎、刘文泰、刘效松……我说,这很容易理解,窦唯现在的状态本来就是“不一定”。朋友说,整场演出,窦唯他们似乎很投入很享受,可包括他在内的所有观众都是情绪不高,用他的原话就是“一部分人目光呆滞地盯着台上,一部分人紧锁眉头地使劲听,剩下的那些干脆把窦唯的音乐当成了背景音,开始了互相搭讪。感觉观众比窦唯他们还冷静,还酷。”我说,其实你们都是为了来看一眼窦唯的,至于他到底演奏的是什么音乐,你们并不真正在乎。听到这里,朋友笑了笑。

其实,窦唯以及崔健、张楚、何勇他们那帮人,早就成为了某些人心目中的灶上之神了,这些人只是把窦唯他们高高供起,奉以香火、思念和祥林嫂似的絮絮叨叨,而窦唯他们的音乐早已和这些人的生活毫无干系了。
听朋友说,前几天北京还是暖暖的,可这几天又起了大风,冷的要命。是啊,初春的天气都是挺没谱的,忽寒忽暖,透着我们难以预知和判断的——不一定。


生命是一个奇迹
●刘忆斯
比起“黑豹”乐队前主唱、“魔岩三杰”成员之一或者中国摇滚乐的代表人物这些称谓,35岁的窦唯现在最喜欢别人叫他“不一定”乐队的鼓手。“我希望你写东西的时候能这样称呼我”采访之后,窦唯叮咛我道。能感觉出他不是所谓的低调,而是发自内心的愿望。

不过,窦唯确实很低调。自从13年前离开当时红极一时的“黑豹”乐队后,窦唯就成为了一个活在“黑梦”、“艳阳天”、“山河水”中进行“幻听”和“雨吁”的人。他先后组建了“做梦”、“译”、“不一定”、“暮良文王”等乐队,音乐风格已经从最初的摇滚、迷幻、哥特、后朋克、电子转变为爵士、放克、新民乐、佛乐、氛围音乐。虽然很多人依然怀念他从前那高亢、有力的嗓音和深入人心的摇滚作品,可窦唯显然已丢掉了那些“俗物”,而去寻找他理想中的《一举两得》、《三国四记》、《五鹊六雁》……去了。此外,他的低调还体现在演出的时候,那时他的确只是“不一定”乐队的一名成员,无论是演奏还是表现,完全不会有个人的突出和彰显。

我对他说,“你以前是一个大众偶像,现在却变成了‘小众’。”窦唯觉得,现在这个时代,所谓大众与小众的概念其实是一个有问题的划分,这里面包括了太多的相异、矛盾、误解与不了解。但他表示,目前来说自己对这样的状况也无能为力,“这跟现在还有人让我唱《无地自容》一样让我无奈、不知所措”他说。

这样的情况,真的在窦唯两天前的深圳演出中出现了。在窦唯和他的“不一定”队友刘效松、龙隆、文智勇、陈小虎进行的无作品、无编配、无限制的即兴纯音乐演奏下,台下时常会传来一声声“窦唯,唱一个!”的叫声。而随着听窦唯唱《无地自容》的愿望逐渐破灭,一些人扫兴地开始埋怨:“不知道他在干什么?”“这是什么音乐呀?”“装什么装啊!”而一些人更是开始了他们说笑、喝酒、摇骰子的“工作”。可能,他们来看窦唯演出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找点“背景音乐”吧。更有意思的是,当天还有不少从香港专程赶来的人,他们的目的则是为了一睹王菲前老公的尊容。

窦唯说他不在乎这些,觉得这一切都很正常。所以,演出中他没有一直躲在鼓镲的后面,而是自然地和队友们交换着乐器,并且无所顾忌地用喃喃自语配合着如水般流淌的音乐,任由别人是对他竖起中指,还是击节叫好。我相信这不是装的,因为在演出后,窦唯下台说的惟一一句话就是“很过瘾”。看得出,他很满足,也很快乐。

我承认,现在抱着一些目的和所求去刻意地听窦唯的音乐,的确是一件很无聊和无趣的事情,因为你绝对听不出他的音乐中会传达什么实际的蕴含和所指。而用随意、自然地感觉去听,却会觉得他的音乐是如此的美妙、舒服、回味无穷。这种没有属性的感受变化,可能就是他所说的“不一定”吧。的确,生命不是既定的程序,而是一个充满了想像力、意外和不一定的奇迹。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