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图]真实写照--巴金的爱和生活
2006-05-15

1907年,巴金在外祖母怀中(前排左一)与家族部分成员合影,后排右一为巴金母亲
巴金1904年出生在四川一个封建大家庭里。
10岁时,巴金便失去了最疼爱他的母亲,死亡第一次在他的心上投掷下阴影,富裕的家庭不再能带给他温暖。过了两年父亲又病故了,祖父像一个封建暴君似的统治着全家的儿孙。巴金的大哥,作为大房的长孙挑起了掌管全部家务事的担子,温顺地忍受长辈们的欺凌。女人的命运更不必提了,巴金有许多堂姐妹,由于封建礼教的约束,婚姻不能自主,郁郁终生……这时巴金开始憎恨那些封建传统和那些滥施威权的长辈们。
1920年祖父去世后半年多,他才和二哥进了成都的外国语专门学校。他们每天晚上贪婪地读着新出版的进步书报,如《新青年》和《每周评论》等等。
克鲁泡特金的《告少年》一书强烈地感染了这个青年人,那时的巴金说:“我想不到世界上还有这样的书!”于是他开始有了理想,爱人类,要为人类做一些有用的事,甚至为了自由,可以奉献出他的生命!
从1927年到1946年,仅仅二十年,他写了二十部中长篇小说,十二部左右的杂记和游记,还有无数的短篇小说,而他的译著也达到十九部之多。
这就是巴金。他的名字早在三十年代就被年轻的读者们所敬仰,以后他的作品也在世界文坛上焕发着异彩……

1984年10月,巴金在香港接受一个荣誉性的称号: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1929年,巴金(后立者)和他的大哥(《家》中大哥觉新的原型)在上海合影


1936年10月22日,在鲁迅先生葬礼上,巴金(前左一)等青年作家为先生抬棺

一九五三年七月二十四日,巴金在上海与萧珊、小林、小棠合影

1907年家庭合影。左三是外婆怀抱着巴金,右三是巴金的母亲

1923年春天,巴金与三哥负岌东下,奔向更广阔的天地。这是临行前一张全家合影。后排右边为巴金,后排左一为大哥,中间为三哥

我现在的信条是:忠实地生活,正当的奋斗,爱那需要爱的,恨那摧残爱的。我的上帝只有一个,就是人类

巴金与中国留学生詹剑峰(右)、桂丹华(中)合影,摄于1928年春天,是时巴金创作《灭亡》的时候

1930年摄于杭州西湖,这是巴金首次游杭,于朋友们同舟湖上。共叙理想。巴金晚年仍在怀念,说他“仿佛在做一个美丽的梦”

1939年萧珊摄于昆明,当时萧珊在西南联大外文系读书

1937年5月巴金与萧珊摄于苏州青阳港

1947年春天全家摄于上海复旦教工宿舍

 

1962年摄于巴金的书房。这家庭的气氛是那样的友爱,每个人的脸上都流露出满意的微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