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学舌难倒主人 学防盗器 凌晨3点叫
2006-05-12

鹦鹉学舌固然可以为主人带来无限乐趣,但如果模仿能力过强或者模仿对象过于另类,则会过犹不及。比如英国一只巧舌如簧的鹦鹉。

这只鹦鹉可以把汽车防盗警报器的鸣叫声模仿得惟妙惟肖,而且习惯于在凌晨3时左右案发高峰时段展露自己的超强模仿能力,害得主人陷入寝食难安的苦恼境地。

事出有因

在接到报料后,英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太阳报》派记者9日走访了已经在惊吓中煎熬了几周的鹦鹉主人帕迪·帕廷顿。

现年37岁的帕廷顿家住大曼彻斯特郡的博尔顿。面对来访记者,因为睡眠不足而容颜憔悴的他向记者大倒苦水。帕廷顿说,几周前,自己汽车上的防盗警报器出了故障,连续几天在夜深人静时分无缘无故地鸣叫。因为帕廷顿干的就是安装和维修警报器这一行,因此很快他就将自己汽车上的防盗警报器修好。不料这个小麻烦刚刚了结,却因此招来了更大的烦恼。他喂养的鹦鹉“查利”痴迷上了防盗器的鸣叫声。

“查利”是一只非洲灰鹦鹉,虽然才只有20个月大,却拥有惊人的模仿能力。自从几周前迷上了汽车防盗器鸣叫声后,它更是把自己超凡的学舌技艺推向了极致。

“在‘查利’第一次模仿防盗警报声时,我就被吓了个半死,”帕廷顿回忆说,“当时,我下意识地跳下床,顾不得腿被床脚撞得生疼就猛往楼下跑。我一心要去抓偷车贼,但后来我发现那只不过是‘查利’在作怪。”虽然对“查利”又气又恼,但帕廷顿却不得不承认这只小鹦鹉的模仿能力实在高超。和真正的防盗器相比,“查利”模仿的鸣叫声有着“一样的音调,一样的音准,一样的频率,甚至一样的音量。总之,和真的一模一样”。

苦不堪言

“那个小故障似乎让它(“查利”)确信防盗器就应该在凌晨3点的时候鸣响。最近几周来它一直克尽职守,每天如此,固执到了要让我发疯的地步。”帕廷顿抱怨不已。

一度,帕廷顿打算任由“查利”,自己就当没听见安心睡觉就好。但其实每一次只要一听到有鸣叫声响起,他还是会飞速地朝楼下跑去查看自己的爱车是否安然无恙。毕竟,那可是价值3万英镑(约合5.4万美元)的莲花艾丽斯跑车。在困倦和惊吓中挺过了几周的帕廷顿对《太阳报》记者坦言,如今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在晚上安安稳稳地睡上一觉”。

令帕廷顿稍感安慰的是,“查利”并非是有意和主人作对,而是本性使然。“查利”全身羽毛呈灰色,尾巴则为鲜红色,品种上属于非洲灰鹦鹉。非洲灰鹦鹉具有高超的模仿能力,是所有鹦鹉中最聪明也最会学舌的。据说智商相当于5岁儿童。曾有专家告诫打算喂养这种鹦鹉做宠物的人家,家中的电话务必选择铃声较轻柔的,否则家中永无宁日。

相关链接:

美国有家“鹦鹉养老院”,住满学舌高手

在美国亚利桑那州一偏远河谷中,“绿洲避难所”绝对不是最大的养老院,但肯定是最吵闹的。

每天早晨,在太阳升起的同时,一场由各种叫声组成的喧嚣的歌剧就开始了。其中,还夹杂着口哨声以及诸如“怎么了”“我爱你”之类的话语。

不过,这也可以理解,谁让这里的“居民”是450多只以鹦鹉为主的鸟儿呢?

鹦鹉“比利”常发表长篇独白

美国《纽约时报》29日说,由于鹦鹉等一些鸟类寿命可长达80年,“绿洲避难所”中的很多宠物鸟比它们的主人活得长。还有些鸟原本是为育种而饲养,在它们失去生育能力后就遭到遗弃。最终,它们都成了“绿洲避难所”的“居民”,逃脱了“安乐死”的厄运。

“没有人想要这些老鸟。”避难所创建者西比尔·埃尔登说,“人们打电话来说,‘我们养一只鸟已经养了两个月,可它就是不喜欢我们。’”以“忠贞”闻名的鹦鹉在失去伴侣或主人后要经过数月甚至数年才能恢复情绪。

埃尔登1998年在一处偏远河谷中建立了这个避难所,她的目的不是让这些鸟重新亲近人类。“我们要帮助它们学会以其他鸟儿为友。”埃尔登说,因为长期与人类生活在一起,“它们中的一些没有意识到自己是鸟类”。

只要在“绿洲避难所”内走一圈,就能深切感受到,这些鸟儿在某人家中呆了几十年,从前主人的影响非常难以抹去。

“比利”是一只黄颈亚马孙鹦鹉,这种鸟是出了名的学舌高手。它常常发表长篇独白,避难所工作人员将此戏称为“单方面电话交谈”。

“喂!”当一名参观者走近时“比利”说,紧跟着就是断断续续的“嗯”……“是的”……“然后发生了什么?”

首要任务:“速配”

体型较大的鸟通常两只共住一个鸟笼,体型较小的则群居在2个大鸟舍中。据说这样比较符合它们各自在自然环境下的生活习惯。

多数种类的鹦鹉都严格遵守“一夫一妻”制,终生只与另一只鹦鹉相伴。避难所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帮助它们找到新的伴侣。

“米洛”是一只大个子的绿翅金刚鹦鹉,从头到尾有90厘米长。在它6年前来到“绿洲避难所”后,埃尔登把它和另一只差不多大小的军舰金刚鹦鹉“拉拉”关在同一个笼子里,希望它们能结成“一对儿”。

“‘米洛’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大声说,‘喂!’。”埃尔登回忆说,“‘拉拉’当时就从树枝上掉了下来。”

两天后,这两只鹦鹉就并排站在了树枝上,“米洛”还把一只翅膀搭在了“拉拉”的肩头。此前从来没有说过英语的“拉拉”也开始偶尔说出“喂”“你还好吗”之类的话,当然,都带有“米洛”的口音。

支出全靠捐款

由于避难所每年25万美元的支出全靠捐款,因此必须严格控制“居民人数”,繁殖活动被严格禁止。尽管如此,随着美国“婴儿潮”一代人因步入老年健康状况越来越差,埃尔登预计将有更多无人照料的鸟儿需要进入这样的“养老院”。(赵卓昀新华社特稿)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