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珍稀野生动物安然栖息
2011年05月21日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周彰军
本报5月20日讯(记者 张尚武 通讯员 周彰军)“白颈长尾雉宝贝降临了”,“黄腹角雉小宝宝出生了”。近两天,省野生动物救护繁殖中心接连向省林业厅报喜。
同时,炎陵、慈利两县的林业局局长也向省林业厅报告:水鹿在山溪沐浴,猕猴在林中追逐,只是难免要破坏一些庄稼。
青山绿水,树茂林深,三湘大地成了珍稀野生动物的乐园。省林业厅厅长邓三龙说,我省90%的珍稀动物,安然栖息在140多个自然保护区。
“十一五”期间,我省实施黄腹角雉救护繁育与放养、莽山烙铁头野外资源调查与监管等40个野生动物保护项目,争取国家专项资金648万元,以及240万元的监测监管设备,野生动物栖息地质量改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群稳中有升。
据省林业厅调查,在宜章莽山,被称为“蛇中熊猫”的莽山烙铁头已有500余条。我省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黄腹角雉和白颈长尾雉种群均超过100只,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的麋鹿达到50头左右,云豹也出现在新化大熊山、平江幕阜山等地,洞口县月溪国有林场发现了林麝。
这些珍稀野生动物,让绿色湖南大放异彩。“十二五”期间,全省规划投入2.77亿元,实施一批野生动物保护工程项目,包括华南虎野外放养工程、云豹保护工程、莽山烙铁头蛇拯救工程、黄腹角雉拯救及放养工程、林麝保护工程、白颈长尾雉保护工程、水鹿保护工程、猕猴保护工程、野外麋鹿监测管理与保护工程,让这些珍稀野生动物种群稳定壮大。
历经数十亿年的进化,这些珍稀野生动物的基因及自然遗迹,携带着自然界变化的大量信息,蕴藏着许多自然界的秘密,堪称无价之宝。邓三龙说:“保住了珍稀野生动物,就是为子孙后代保存了极其宝贵的基因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