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明珠南台村的生态之光
2011年05月22日 来源:红网
在汉寿县周文庙乡西南部,东距国际重要湿地西洞庭湖自然保护区5公里处,有一个美丽的家园,她就是南台村。5月16日,记者驱车来到南台村,只见这里道路干净,空气清新,满目葱郁,大地散发着原生态的自然气息。
全国生态文明村,农业部水稻万亩高产创建示范基地,湖南省农村清洁工程示范基地,省、市、县卫生村……荣誉的背后,大写着南台人艰苦卓绝的努力。
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南台村属于典型的洞庭湖水乡田园风光。然而,由于多种因素制约,该村无论是在基础设施,还是生态环保上,都处于滞后状态。
如何改变农村脏乱差的人居环境?
近几年来,该村结合新农村建设,把创建生态文明村作为重头戏来抓,通过“清洁能源、清洁田园、清洁水源和清洁家园”等“四洁”工程建设,逐步落实了清洁设施建设、改水改厕、农业治污、土地平整、绿化花化等工作。截至目前,该村安全饮用水入户率达98%,U型渠道硬化28000米,村组道路硬化8300米,平整土地1500多亩,新增耕地面积500多亩,设有废弃物收集池和环保垃圾箱数十个,垃圾集中处理场地1个,无动力(利用水落差)污水处理池40个,清运垃圾车1辆,并配保洁员2名,清洁能源户110户(沼气)、太阳能70余户,频振引蛾灯32盏,化粪池入户率100%,清洁工程示范户达40%,路旁公共花池责任到户,村民讲究卫生、爱护环境蔚然成风。
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
南台村共有5个村民小组,255户,1018人,农业生产以种植水稻为主。据该村村支书李银华介绍,以前,农业生产过程中农药的大量喷洒,生猪、家禽粪便的任意排放等,不仅污染水体和空气,而且影响农产品的质量。近些年来,随着生态创建工作的开展,村里推广了频振式诱蛾灯为主的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生物农药和生物防治技术,积极改善用肥结构,禁用矿物化肥……一系列举措,让村民们的收入增加了,生活质量也提高了。
对此,村民曾彩堂深有感触。曾彩堂是该村的种植大户,种有120亩水稻。“这两年,稻田里安装了太阳能频振灯,杀虫效果蛮好,基本上不需要再打农药了,每亩地可以降低10至20块钱的生产成本。”如今,他每年可获纯收入10万元左右。
加雷大米加工厂老板罗加雷也表示:“现在村里的农产品质量明显提高了,不但销路越来越好,而且销售价格还比市场价高出20%。”
2009年,该村人均纯收入6240元,有些农户全年收入达几万或10多万元。去年,该村813亩早稻,亩产均达570公斤,总产达43.1吨。
新农村建设有序推进
“一道绿树成荫鲜花盛开的沿线风光带;一条四通八达、路面硬化的小街小巷;一个科学的"两型"社会小区建设规划;一套造福于民的生态创建长效管理机制。”在创建“全国生态文明村”的过程中,南台村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有力地助推了该村的新农村建设。
该村是全市新农村建设示范点。自2008年以来,在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的引导和积极扶持下,该村干群奋力拼搏,抢抓机遇,在生态创建上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文化建设也走在了前头。村里制定了环保的村规民约;建成了2个农家书屋;农用时节,开展生态、环保、卫生、法律、保健、技术等专业知识培训;成立了腰鼓队、乐队等……
3年过去了,该村已由过去的偏僻、落后、环境差、收入低的村庄华丽转身,跨入了新农村建设的先进行列。2009年,该村荣获“全市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村支书李银华被评为“全市新农村建设先进个人”。
如今的南台村,正朝着“生态南台、绿色南台、和谐南台、小康南台”的宏伟目标大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