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不力加破坏性修复 河南古建筑处境堪忧[图]
2006-05-09
 

在历经6年的全国重点保护后,商丘这座明代原始城墙于2002年岁末被毁。

破败的王氏祠堂门楼。    

    河南是文物大省,但近年来却因保护不力、破坏性修复等原因,很多古建筑被破坏和毁灭。

  几个月毁掉一座古城墙

    商丘古城墙建于1571年。2002年4月,商丘古城墙尚存部分墙体:东部200米,西部1000多米,南北各约50米,有东西两座残城门。尽管不完整,还是颇具考古和旅游价值的。然而数月后,古城墙东部被拆除,在原址上建起了一座新墙,南、北、西部的古城墙在修复过程中,又将原来的古城砖拆去许多,明显比原来矮了一截,只有两座古城门还暂时保持着原貌,但在四周的假古董中已经成为“孤岛”。

    破坏性的焕然一新

    济源市济渎庙中的北海祠,环境古朴幽雅,但在近几年的数次修葺中,新铺设了加工精细的石板、石栏杆,宋代龙亭和明代灵渊阁也都作了较大改动,原来古朴的褐色瓦被换成绿琉璃瓦。这样,整个北海祠看上去更像是一座现代的休闲广场。

    博爱县王贺村汤帝庙大殿在未被当作重点文物保护前,古老原始,虽有部分破损,却沧桑凄美。上世纪末,大殿成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便整体翻修一新:新墙体,新梁架。与过去相比,历史风貌荡然无存。

  文物保护顾此失彼

    在破坏性修复毁了古建筑风貌的同时,有些古建筑却因得不到及时维护而加速损坏。

    温县王薛村的王氏祠堂建于清乾隆年间,由门楼、东西厢房等建筑组成。20年前,这座祠堂还保存完好,许多游客慕名到此观赏壮观的门楼、精美的版画、木雕及古雅漂亮的门窗。但现在,祠堂门楼的木质构件已经朽烂,瓦也开始掉落,厢房漂亮的门窗早已不知去向,仅剩主干部分,房顶也多处塌陷,有的地方还开了天窗。

    损坏严重的还有那些被学校和单位占用的古建筑,这些建筑许多都被使用者改造了,如在戏楼、大殿、钟鼓楼增设房间,安装现代的门窗、楼梯,砌上砖墙等。目前,这些古建筑有的已经面目全非,只能从房顶的造型来揣测原型,有的已经悄然消失,只有少部分还在勉强维持原貌。

    古建筑是人类的宝贵遗产,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从这个意义上说,只要古建筑的现状是健康的——整体坚固、梁架不朽不腐,就应该科学地进行保护,动辄追求“焕然一新”的做法是不妥的。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