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鵟 Buteo hemilasius
别名:花豹 豪豹 白露豹
英文名:Upland Buzzard
分类:隼形目 鹰科 鵟属
保护级别: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分布:分布于亚洲中部,在我国分布于青藏高原,蒙古,中部及东部。在北方分布区常见,在南方罕见。繁殖于中国北部和东北部,青藏高原东部及南部部分地区。可能也在中国西北繁殖。冬季北方鸟南迁至华中及华东,偶有鸟迁往广西,广东和福建。
特征:体大(70厘米)的棕色鵟。体色可分为淡色型和暗色型。全体暗褐色,或者上体暗褐色下体棕黄色,具棕褐色纵纹或横斑纹。尾羽暗褐色,通常具显著的3-11条横斑,或尾羽纯色,覆腿羽棕褐色。飞翔时翼下有大形白斑。
虹膜——黄或偏白;嘴——蓝灰;脚——黄色。
习性:栖息于山区草原地带,在平原地区较少见到。飞翔灵活,长作环形翱翔,主要捕食环颈雉、石鸡、鹌鹑与啮齿类的黄鼠、旱獭、松鼠等;有时也吃蛙类和较大型昆虫。繁殖期为4-7月,营巢于高原山区悬崖峭壁顶上或乔灌木上,巢以树枝造成,内枯草破布等,每窝产卵2-5枚。
普通鵟 Buteo buteo
别名:土豹 鸡姆鹞
英文名:Common Buzzard
分类:隼形目 鹰科 鵟属
保护级别: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分布: 东北各省,冬季迁往西藏东南部,海南及台湾。在新疆西部天山,喀什地区及四川可见另一亚种。
特征:体型略大(55厘米)的红褐色鵟。体色变异大,可分为黑色,棕色,和中间色三种色型。全体大致为暗褐色或灰褐色。翅长,尾羽稍短,呈灰褐色,具有4-5道不明显的暗黑褐色横斑。飞翔时腹面色淡,翼端黑色,翼角也黑色,两翼下各具一白色横斑。尾呈扇形。跗跖(鸟的小腿之下,趾之上的部分,是一般小鸟脚部最显著的部分)被羽不至趾基。
虹膜——黄色;嘴——黄色,端黑,腊膜黄色;脚——黄色。
习性:栖息于开阔地附近稀疏的森林中,秋冬季出现于农田、草地、丘陵的上空。鸣声如猫叫,杂食性,主食啮齿类动物,有时亦捕食大型昆虫。繁殖期为4-6月,营巢于林缘附近树顶或悬崖峭壁上,巢以枯枝堆成,内铺细枝枯叶,每窝产卵1-3枚,多者可达6枚。
毛脚鵟 Buteo lagopus
别名:雪花豹 耗豹
英文名:Rough-legged Buzzard
分类:隼形目 鹰科 鵟属
保护级别: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分布:全北界,在我国为罕见的冬候鸟及侯鸟。
特征:中等体型(54厘米)的褐色鵟。似普通鵟但头大,头及颈部羽毛通常色较浅淡。上体大都褐色,羽缘白色或棕黄色,下体棕白,具褐色斑。成年老鸟有时体羽几近纯白色,当展开双翅时飞羽基部白色块斑非常显著。尾基部白色,尾羽末端具宽阔的黑褐色次端横斑,明显宽于其他横斑纹。
虹膜——黄褐;嘴——深灰,腊膜黄色;脚——黄色。
习性:栖息于山林或开阔荒野、农田和丘陵地带。常单独活动捕食小型啮齿类,偶尔捕食野兔和石鸡等。繁殖期为4-6月,每窝产卵3-4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