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死回生”的巨蟒将大白兔吞进体内
四川广安市历史上首次发现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蟒的生死状况一直受到市民的广泛关注。进入4月份后,社会各界纷纷来电或当面咨询“广安蟒”口腔炎是否痊愈,是否开始进食,是否有性命之忧等。为此,记者一直与广安区林业部门及重庆市鳄鱼中心保持密切接触。
“广安蟒”离奇生死路
“广安蟒”的简历回顾: 2月24日广安人工湖畔发现巨蟒;2月25日巨蟒被广安区林业局林业公安带回看护并由专门人员照看;3月1日,发现巨蟒身患重病被紧急送往重庆市鳄鱼中心抢救;3月11日,记者随林业局负责人专程赴渝探望。
4月21日,记者再次专赴广安区林业局咨询“广安蟒”近况。当天下午,记者几经周折,终于打探到重庆鳄鱼中心专门负责“广安蟒”看护的饲养技术员黄小华的电话,随即与他取得了联系。黄小华说,广安蟒刚送过去时,被检查出同时患有比较严重的口腔炎和口腔溃疡,且长时间没有进食,全靠消耗体内原有脂肪维系生命,严重缺乏营养,胃肠等消化系统已经退化病变,生理机能很差。由于蟒属于国家重点一级保护动物,引起全国范围内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据了解,对于蟒这类爬行动物而言,口腔炎和口腔溃疡是很严重的疾病,也是致命的。重庆中心制定了一套很严密的治疗方案,对其进行药浴。由于蟒在低于28℃的环境下不会主动进食,中心适时采取特殊措施为其补充营养,维持其生命,将进食管插入其胃部,再将营养液针推轻轻注入,并将其室内温度控制在27℃左右,逐渐唤起其食欲。
“经过鳄鱼中心长达近2个月的全力抢救,蟒所患的口腔炎、口腔溃疡陆续痊愈,目前生命特征基本正常。考虑到目前气温还不稳定,中心还没有对其进行喂食。”黄小华兴奋地介绍起情况。
5个小时的悬念
鉴于近几天气温相对稳定且较高的实际情况,4月28日下午2时3分,记者再次拨通了黄小华的电话,询问他关于“广安蟒”的具体情况。
“按照抢救方案, 4月27日中午,我们对蟒进行了进食试探。” 有了前面的接触,小黄显得特别热情。“当我们把专门喂养的饲料兔活体扔进去时,蟒有了积极反应,转了转头,并吐了几下舌信,显示出进食欲望。”一直密切关注着“广安蟒”的重庆商报等数家媒体闻讯火速派出记者前往鳄鱼中心抢拍进食镜头。然而,一直等到晚上7时许,“广安蟒”也没有将四处蹦跳的兔子“吞”下去,饥肠刮肚的“老记们”只好悻悻而归。
“进食了!进食了!广安蟒进食了!”4月28日19时32分,记者突然接到黄小华的电话。陡然间获知此喜人消息,记者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连续问了好几个“真的呀!”“你还不信,重庆有好多记者早就等起了,他们正在拍照呢!”小黄高声说道。
据了解,此次广安发现的蟒属黑尾蟒,5岁左右,雄性,主要栖息地应在云南、广西、海南等地的热带雨林,能在广安发现,实属难得。蟒只吃活动动物,以兔、鸡、鸭或猪、狗等小动物为主食,间或吞食比自己体重大的其他凶猛动物。据介绍,巨蟒看起来比当初要壮实一些,当工作人员扔进一只欢蹦乱跳的大白兔时,巨蟒明显有了反应,慢慢移动着身体,向白兔不短变化的位置包抄过去。由于地方并不宽,巨蟒很快靠近了大白兔,并将其迅速缠住,用身躯越缠越紧,直到大白兔不再动弹。然后,巨蟒张开大口,迅速将大白兔吞进体内,完成了标志着“起死回生”的第一个动作。
此时,为巨蟒抢救费心尽力的重庆鳄鱼中心主任黄文清兴奋地喊道:“这条珍贵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终于救活了!”
接下来,鳄鱼中心工作人员又抛进了一只大活兔。据资料介绍,蟒每次进食量可与体重相当。由于蟒长期未进食,中心将采取渐进法喂食,逐渐增大喂食量,最后达到正常喂食量。
5个疑团尚未解开
此次广安发现巨蟒,引起全国各地广泛关注。到目前,仍有5个疑团未能揭开。
一是蟒从何来?包括广安在内的整个川东地区历史上从未发现过蟒。连四川、重庆境内也基本绝迹。
二是蟒靠什么生存?鳄鱼中心专家认为,此蟒已有1年左右时间未进食,单靠体内脂肪消耗能维系这么久吗?
三是人工湖还有蟒吗?蟒是雌雄双栖动物,此蟒属雄性,是否还有雌蟒?在哪里?
四是蟒能否恢复完全健康?此次进食属首次,说明其本性未改。但其身体机能特别是消化系统是否真正恢复正常,能否承受?
五是蟒将何去何从?按照规定,蟒这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任何处置,必须经发现地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向国家林业主管部门报告获准后进行。蟒救活后,是放生还是留在重庆鳄鱼中心或是转移到其他地方,或者送回广安?目前不得而知。
来源:中国广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