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年殿始终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 ■摄影/本报记者钱冰戈
祈年殿修复 老照片纠错彩画还原
祈年殿修复 老照片纠错彩画还原
今天,耗资4700万元的天坛祈年殿修复工程在经过近一年的时间后正式对游客开放。昨天,恢复了清末面貌的祈年殿举行了隆重的开放仪式,恢弘的气势、栩栩如生的彩画折服了所有踏进院门的首批参观者。 马旭初:结构没有变化。匾上三个字原来有满文,现在没了。另外,彩画部分,特别是龙的画法有些区别,每一代的工匠都有自己的理解吧。
■巨匾见证修缮功力
腾云驾雾的九条金龙环绕着“祈年殿”三个遒劲有力的大字,在天空的映衬下,巨匾和祈年殿浑然一体。昨天,一踏进祈年殿的院门,所有参观者的目光都被大殿上所悬挂的“祈年殿”巨匾吸引了。巨匾的蓝底柔和自然,更加突出了三个雄浑有力的金字,据天坛公园副园长曲禄政介绍,这一个细节就见证了此次修缮的功力。他解释,悬挂在大殿顶部的“祈年殿”巨匾上端宽4.1米,下端宽3米,高4.3米,匾额重达2.5吨。巨匾之所以更加夺目,是因为此次修缮中,其按传统工艺进行了鎏金,匾芯按传统工艺进行扫青,雕刻部分贴了库金。三个大字下面的蓝底是最讲究的,历史上几次大修用的都是现代工艺,就是刷层蓝漆,而此次修缮则沿用了传统的“扫青”工艺,用的都是矿物原料。同时,和“祈年殿”巨匾一起重饰的还有祈年殿古建筑群中的皇乾殿匾和祈年门匾。
另据介绍,历史上的“祈年殿”匾额上“祈年殿”三字是用满汉两种文字写的,但在民国时期修缮时仅剩下了汉文,而未保留满文。此次修缮后,该匾额上的文字仍旧仅为汉文,并未恢复满文。曲禄政解释,之所以没有恢复,是因为有专家建议,民国时期的修缮过程也是一段历史,也需要保留。
■内檐彩画采用糯米团子粘灰
祈年殿的外檐彩画内容恢复了70年前的历史旧貌。据介绍,天坛祈年殿古建筑群修缮工程自去年5月21日全面展开,作为此次修缮的重点之一,祈年殿的外檐彩画内容被重新绘制,其原则是修改历史错误,恢复历史上的彩画旧貌。曲禄政副园长介绍,1971年,祈年殿曾经进行过一次大修,当时将部分彩画内容进行了改动,如椽头彩画的飞头金“卐”字被改成了栀花,“升龙”形式被改为“行龙”等,虽然从规制上仍为传统的“龙凤和玺”(和玺是绘制彩画的一种规制),但是内容却被改动。同时,有些地方也因为时间的侵蚀而失去了当年的神采,古建油漆彩画不同程度开裂、褪色、空鼓、脱落。此次大修,天坛公园查阅了大量的历史图片和文字资料,最后,确定院内各殿外檐彩画根据一批1935年以前的老照片进行修缮。所以,此次修缮,祈年殿院内各殿外檐的“龙凤和玺”彩画都是根据历史照片重绘的,恢复到了光绪年间的历史原貌。
外檐彩画重获新生的同时,此次修缮对内檐彩画做了除尘处理。工作人员用掸子或者其他吸尘工具把灰尘弄走,没有对原有彩画进行任何破坏,同时,还不能弄得尘土飞扬。曲禄政介绍,为了保护原有彩画,修缮中还采用了糯米团子粘灰的老办法。
■大院里没用一粒水泥砂浆
祈年殿前和大院里,过去最“扎眼”的莫过于古朴雄浑的大殿前,人们走在现代的水泥方砖路上,这让大家总有异样的感觉,而这样的感觉在祈年殿此次重新开放后荡然无存。昨天,记者在祈年殿院内走了整整一圈,没有发现一粒水泥砂浆,取而代之的是平整古朴的城砖。据曲禄政副园长介绍,1971年,祈年殿大修的时候,院内原城砖地面被改成了水泥方砖。此次修复的重点工程之一就是撤除了上次修缮中铺设的所有水泥砖,恢复了整个院子里原有的城砖细墁地面。据他介绍,院落里总共用了23万块城砖,这种城砖一般是22厘米宽、47厘米长。曲禄政介绍,现代的水泥根本没有在这次修缮的材料清单上,而铺设城砖灌浆的时候都用的是灰泥,同时,为了增加粘合度,还加了面粉、米浆。铺城砖的时候要先砍四个面,磨一个面,俗称“五扒皮”,这个工序就比铺水泥砖耗时很多。
■2万“金砖”苏州烧制
祈年殿下的三层台基是祈谷坛,历史上是“金砖”铺就,在1971年的大修中,也被改为了水泥方砖,只剩最上层台阶的南半部分还保留着部分“金砖”,这次修缮恢复祈谷坛原来的金砖墁地。据曲禄政介绍,修缮中为了找到跟原来材质一样的金砖,天坛公园费了很大心力。北京皇家大殿上使用的金砖都是苏州制造的,而且只有苏州能烧出金砖来。按照历史文献的线索,天坛公园终于找到了苏州一家窑厂生产的“金砖”。据他介绍,这次修缮一共用了2万块“金砖”,砖钱加上运费,每块“金砖”的价格都要在几百元,这些“金砖”虽然贵,但同故宫太和殿的材质和烧制方法一样。
先祖“巧造”回音壁 三代大修祈年殿
捐赠本次祈年殿工程大修手记副本(正本已毁)的马旭初,其祖父马辉堂曾负责光绪22年(1896年)的祈年殿重建工程,他的父亲参与了1933年至1934年的祈年殿修缮工程,并留下了修建时绘制的全套图纸。
记者:您一家三代为什么都会与祈年殿修缮发生密切联系呢?
马旭初:这还要从先祖在乾隆十七年修缮回音壁说起。回音壁以前是土坯墙,每年祭天都要维修,后来,先祖将它做成了砖墙,巧合的是还有回声效果。乾隆对这个巧合特别喜欢,所以如东西陵、颐和园等大工程,都交给我家来做。
记者:70多年来,经历了战乱和各种变故,这些珍贵图纸是如何保存下来的呢?
马旭初:我祖父重建祈年殿时,并没有留下设计图纸,只有用马粪纸做的烫样,那时候讲究口传身授,直到我父亲留学回国后,才将数学计算和建筑设计引入,留下了百十来张照片和图纸。正本一直留在我家中,但是“文革”时期被红卫兵烧掉了,还有一个副本,我父亲交给徒弟了。后来想到祈年殿修缮时用得上,我就要回来捐了。
记者:您觉得三次重修有些什么区别呢?
新闻链接
祈年殿历史中经历三次大修
祈年殿几百年的历史中,经历了三次重大的修缮。
第一次: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祈年殿遭雷击起火被焚毁。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重建竣工。
第二次:1935年,北平政府对祈年殿进行了一次大修。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曾经参与修缮。
第三次:1971年,北京市政府对祈年殿进行了落架大修,并对全部的油漆彩画进行了重作。
祈年殿此次大修内容
恢复祈年殿院内地面城砖近23万块、三层台基2万余块金砖墁地;石活修补;屋面查补、修补木结构;墙体、装修修补见新;宝顶清洗;外檐油饰彩画,内檐彩画除尘,残破处修补;完善祈年殿内的消防给水系统、消防报警系统、安防系统、避雷系统、监控系统、通信系统和供配点系统。
特别提示
重新开放门票价格不变
今天,经过近一年的修缮,恢复了清末面貌的祈年殿古建筑群将正式对中外游客开放。记者从天坛公园了解到,公园的票价没有变化,门票为15元,祈年殿、回音壁、圜丘票价为20元。
来源: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