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大连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2011-04-18

解读大连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2011/4/18 来源:大连日报

  ·产业现状:能力有限,资源大量外流

  ·园区建设:三位一体,构建回收体系

  ·政府规划:集中布局,形成洼地效应

  为推动我市循环经济和再生资源利用产业快速发展,市政府日前出台《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大连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静脉产业类)开发建设的若干意见》。被推到台前的生态工业园,将为我市相关产业带来什么样的改变?“再生”园区将以何种方式“新生”?围绕这些话题,本报记者对市长助理、市发改委主任姜周进行了独家专访。

  从《意见》中可以看出,我市准备下大气力开发建设生态工业园,如何看待园区建设的意义?

  姜周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环境约束日趋强化。目前,全国正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国家一直倡导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进再生资源利用发展。去年5月,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的通知》,要求在5年内,在全国建成30个左右技术先进、环保达标、管理规范、利用规模化、辐射作用强的“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推动报废机电设备、电线电缆、家电、汽车、手机、铅酸电池、塑料、橡胶等重点“城市矿产”资源的循环利用、规模利用和高值利用。

  我市是国内经济相对发达的沿海城市,产业规模较大,但资源相对匮乏,未来要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去年10月1日,《大连市循环经济促进条例》正式颁布实施,强调要加强再生资源利用。

  目前,全市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1150家,其中工商注册企业750家,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年回收各类再生资源约300万吨,进口再生资源60万吨,再生资源总价值达到200亿元。由于我市再生资源利用产业发展相对较慢,加工能力有限,致使一半以上的废纸、废旧轮胎、废塑料大量外流,难以在我市形成有效的资源和经济价值。

  静脉产业是以保障环境安全为前提,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目的,运用先进的技术,将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物转化为可重新利用的资源和产品,实现各类废物的再利用和资源化的产业。开发建设生态工业园是促进我市静脉产业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打造“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的有效途径,是促进全域城市化的重要举措,对促进东北亚产业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意见》中提到了我市要构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这将与园区建设同步进行吗?

  姜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生态工业园的建设将坚持多元化回收、集中化处理、规模化利用。实际上,园区的开发建设将同建设全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以及推进周边区域城市化三位一体、同步进行。

  首先,要完善全市再生资源回收网络,构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为生态工业园提供充足的再生资源。目前,市服务业委正在起草《关于推进大连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

  其次,生态工业园的建设要按照产业链条合理化、资源利用规模化、技术装备领先化、基础设施共享化、环保处理集中化和运营管理规范化的要求来建设。

  第三,以产业化推动城市化,加快周边区域城市化进程。大郑新城与生态工业园同步规划、联动发展,将为生态工业园提供较为完善的公共配套服务,成为北黄海又一具有活力和特色的新城区。

  通过建设生态工业园,我市相关产业布局上将有什么改变?

  姜周说,我市将对再生资源利用产业进行整合,形成再生资源利用产业集聚区。

  目前,我市的再生资源利用企业大都位于城市周边地区,具有企业规模小、产业布局无序、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大的特点。要提升我市再生资源利用产业的整体水平,加快产业发展,必须对全市再生资源利用产业进行整合,集中布局,污染集中治理,形成再生资源利用产业集聚区。这种产业集中布局的方式也是国内外发展再生资源利用产业的主流方式,如日本北九州市再生资源利用产业项目必须到指定的区域建设,国内宁波等城市对再生资源利用项目布局都有明确要求。

  《意见》中发布了《大连市再生资源利用产业集中布局目录》,并要求自2011年3月1日起,凡列入大连市再生资源利用产业集中布局目录中的新建、扩建项目,必须进入生态工业园;现有再生资源利用生产企业在3年内要按计划向生态工业园转移,现有企业在进行搬迁的同时要进行提升改造。其他区市县及先导区不再布局此类产业及专门区域。

  市政府将以什么样的姿态来支持生态工业园的开发建设?

  姜周说,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园区规划红线外公路、铁路、港口等集疏运体系建设和水、电、气等市政大配套建设,由大连市政府和庄河市政府共同解决。五年内其规划区域内形成的土地出让金收益专项用于园区内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的建设,生态工业园有限公司和入驻生态工业园的再生资源利用企业形成的税收增量,大连市地方留成部分也将全额用于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市有关部门在安排年度新增填海及建设用地计划指标时将对生态工业园给予政策倾斜。

  投资环境方面,我市要将生态工业园打造成“无费区”,这是市政府积极推行的投资优惠政策。一方面可以减少企业投资成本,更重要的是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形成“洼地”效应,全力保障园区快速建设发展。《意见》还要求市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管理的循环经济、科技、环保、服务业等专项资金,要适当向生态工业园倾斜。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