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小动物保护中心陷困境
2011年04月12日 来源:东南网
东南网-海峡都市报4月12日讯(本网记者 苏禹成 陈群 文/图)漳州小动物保护中心成立5年来,已为数百多只流浪小动物找到新主人,不过,这个自发的民间组织如今却遭遇着困境——救助的小动物越来越多,而被领养的却很少。作为一名小动物爱心人士,漳州市政协委员、市文管办主任杨丽华昨日表示,她曾连续多年提案建议规范养狗、宠物买卖,也希望有更多的社会力量介入小动物保护。
每年被领养的动物最多占收留的一半
漳州小动物保护中心救助基地位于龙海九湖琪塘村,负责人之一小康目前供职于一家房地产公司。她自小喜欢小动物,2005年建立漳州宠物网,结识一群朋友。2006年3月,他们自费在蜈蚣山路附近成立漳州第一个流浪动物救助基地,因受台风袭击,基地建筑受损,2008年10月,小康等人将基地搬到九湖琪塘村(本报曾作相关报道)。
小康说,现在房租每个月450元,每月还要花800元请村民负责喂养小动物,这些经费都是保护中心的义工自己掏,偶尔还有一些爱心人士的捐赠。义工们大部分都有自己的工作,只能在周末抽空过来照管。
救助的小动物主要是城管和义工们发现的,随着媒体报道,不少市民也通过网上直接求助。然而,随着救助进来的小动物越来越多,保护中心却遇到一大难题——救助的数量远远要大于被领养的。
小康说,很多人对养宠物缺少必要的责任心,很大一部分人怀孕后就把小动物抛弃,还有人赶时髦,养了一段时间觉得无聊就把小动物放街上流浪,“每个旧城区拆迁时都会留下一群狗”。最多的一次,他们曾收养100多只狗,而每年被领养的小动物,最多占收留进来的一半,而收养速度还在不断加快。
小动物变多,救助成本也就更多。目前,琪塘村的基地收留70多只小动物,其他分基地还有几十只,每天光它们的粮食就要200多元,“每只小动物还要做绝育手续,每只要300元,还要打2针疫苗”。
漳州市政协委员、市文管办主任杨丽华也是一位小动物爱心人士,2008年,她第一次在政协会上提出保护小动物的事,因为这件事在很多人看来还是比较“超前”,所以开始发言的时候,都有点不好意思。她还记得,当时是涨红着脸对大家说:“我要讲一个与我本职工作无关的事情”,然后开始说一些关于小动物保护的事情,没想到诸多政协委员都很用心听完她的演讲,会后,不少政协委员还特别称赞她的“犬论”。
她说,一个人对待小动物的态度,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素质;而一个城市对待小动物的态度,可以看出一个城市的文化;一个国家对待小动物的态度,同样可以看出一个国度的文明。为此,她连续多年在政协会议上提交提案,希望能规范养狗、宠物买卖,严厉打击非法狗肉交易。
杨丽华说,当前一方面要加强宣传,提高市民对养宠物的责任意识和科学的喂养方法,另一方面希望有更多的社会力量介入小动物保护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