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生物学家称气候变化挤压物种生存空间
2006-04-26
      生物多样性保护组织保护国际气候生物学家利·汉纳与其他科学家最近发表的《全球变暖与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物种灭绝》研究报告,首次从气候变化致使全球物种栖息地缩小的角度,告诫世人:如果不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到2050年二氧化碳增加1倍时,气候变化就有可能导致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的5.6万种植物和3700种脊椎动物灭绝,从而进一步证实了《自然》杂志2004年刊登的有关气候变化有可能在2050年前致使全球1/4物种灭绝的研究成果。近日记者就报告中的几个关键问题书面采访了美国资深专家利·汉纳。

众多物种难以栖身破碎林

森林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为各种物种遮风避雨,然而,其组成和结构正在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那么,气候变化是如何影响森林的呢?汉纳说:“气候变化有可能使全世界现有森林破碎不堪。原本居住在广阔森林中的数以百万计的物种,却被‘勉强塞入’极其狭窄的残存森林中,热带许多地区曾被大片森林覆盖,现在那里的森林就像热带森林物种的‘难民营’。气候变化正在通过对林中物种施压逼迫其‘难民’离开森林。”

1/4物种将在2050年前灭绝

汉纳在回答有关全球1/4物种会在2050年前灭绝的问题时说:“我们的研究确认早先研究的成果,我们参与其研究,预计地球约1000万种物种中会有1/4物种灭绝。第一个研究是以一个一个物种为模型进行分析的,而现在的研究是以栖息地为模型进行推理的。但这两项研究的结论却是一个,即大范围的物种会因此灭绝,取估算数据的中间值,约1/4物种将灭绝。”

栖息地丧失危及珍稀物种

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仅占全球总面积的1%,但却包括44%的全球陆栖脊椎动物和全世界35%的植物物种,因而热点地区栖息地的保护对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对气候变化尤其敏感的地区包括:热带安第斯山脉、南非的CapeFloristic地区、澳大利亚西南地区、巴西大西洋s森林、巴拉圭和阿根廷。由于地理位置等原因,这些地区的物种在气候变化引发的灾难中难以逃生。对此,汉纳表示:“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是有许多独特物种和栖息地丧失程度高的地区。大多数热点位于热带地区,有几个在亚洲,其中包括中国和日本。热点地区的物种往往只有小范围的活动空间,这就是它们为什么只在特殊的热点出现的原因所在。正因为这样,它们难以大范围地适应气候,因而有可能在气候变化时灭绝。”

据统计,全球34个热点地区中就有25个将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如果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1倍,加勒比海、南非CapeFloristic地区、地中海流域和热带安第斯山脉等地超过3000种植物有可能灭绝,加勒比海、印度、缅甸地区和热带安第斯山脉200多种脊椎动物将会绝迹。汉纳等科学家正是根据全球植被模型和大气环流模型,以及前人的研究成果,对全球气候变化、物种的栖息地和热点地区生物多样性进行分析和研究的,从而揭示了气候变化对陆栖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来源:中国环境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