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牙泉永不干涸神话破灭 水位降保护迫在眉睫
2006-04-20
中新网4月20日电 “云是沙井,绵历千古,沙不填之。”沙井是月牙泉的古名,千百年来,月牙泉的美景书写着永不干涸的神话。据新京报报道,近30年来,月牙泉的水位大幅下降,这个国家重点风景名胜正从我们眼中慢慢消逝。4月8日,原来生长在月牙泉边茂盛的红柳、沙枣树已枯死。4月9日的实测数据显示,月牙泉最大水深仅为1.0米,沙海淹没了月牙泉水近10米深,保护月牙泉迫在眉睫。

  据介绍,形状酷似一弯新月的月牙泉位于甘肃敦煌市区以南约5公里。1994年,鸣沙山(古书中记载为沙角山)和月牙泉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专家大多认为,月牙泉是古党河河道的一段残留,接受地下潜流的补给才使得处于极端干旱、强烈蒸发的条件下仍得以千年不干涸。

  而近30年来水环境急剧恶化,是什么原因导致月牙泉水位下降?调查发现,月牙泉水位之所以下降,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后者是导致月牙泉水位下降最主要的原因,也是最直接的原因。

  据了解,1987年到1997年的10年间,月牙泉的面积由13.5亩减少到8.5亩,年均缩小0.5亩。最大水深由4.2米下降到2.0米,年均下降0.22米。而2006年4月9日的实测数据表明,月牙泉最大水深仅为1.0米。鸣沙山月牙泉管理处主任马生凯告诉记者:目前月牙泉水域面积在60000平方米左右,这是经1986年和1999年两次淘沙清淤,又经过5年回灌补水,每年引来500万立方米党河水才保住的。尽管如此,月牙泉水位每年仍要下降15厘米左右。

  有关专家建议,保护月牙泉要动“大手术”:从长远来说,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使地下水位得到回升,维护敦煌盆地地下水原有的动态平衡,是治理月泉水位下降问题的根本途径。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