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频繁出现
2006-04-19
1995年对墨西哥来说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年头,从年初至5月几乎滴雨未下,出现了近百年来最严重的旱情。全国有近2.6万平方公里的耕地未能按时播种,家畜大量死亡,森林火灾频频发生,至5月份烧毁森林13.2万平方公里。专家们分析,这次灾害的发生主要应归结于“厄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EI Nino)在气象学中使用起源于秘鲁和厄瓜多尔。在秘鲁和厄瓜多尔海岸,每年从圣诞节起至第二年3月份,都会发生季节性的沿岸海水水温升高的现象,3月份以后,暖流消失,水温逐渐变冷。当地称这种现象为“厄尔尼诺”,西班牙语的意思为“圣婴”,即圣诞节时诞生的男孩。这种现象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但是从19世纪初才开始有记载。现在所说的“厄尔尼诺现象”是指数年发生一次的海水增温现象向西扩展,整个赤道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增高的现象。

  在20世纪60年代,很多科学家都认为“厄尔尼诺”是区域性问题,它主要影响太平洋东部的南美沿海地区和太平洋中部的澳大利亚沿海地区。然而20世纪80年代以后,通过气象卫星的观测发现,“厄尔尼诺”在世界很多地方都出现。由于海水表面温度平均每升高1度,就会使海水上空的大气温度升高6度,造成大气环流异常,严重地影响世界各地的气候。所以每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世界上很多地方都会发生诸如冷夏、暖冬、干旱、暴雨等异常气候。

  1982—1983年,东太平洋赤道海域的海表面温度持续高于正常温度,引起了全球气候异常。全球一部分地区发生了几十年甚至几百年不遇的严重旱灾,而另一部分地区却遭受了多年未遇的暴雨和洪水。台风、冰雹、雪灾、冻害、龙卷风等灾害也在全球各地频频发生,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200亿美元。这是本世纪最严重的“厄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现象”一般每隔2-7年出现一次。但是,20世纪90年代后,这种现象却出现得越来越频繁了。不仅如此,随周期缩短而来的,是“厄尔尼诺现象”滞留时间的延长。这一现象引起了科学家的注意,虽然对“厄尔尼诺现象”的探索还在进行中,但科学家们普遍认为,“厄尔尼诺现象”的频频发生与地球温暖化有关,其变化的迹象表明,“厄尔尼诺现象”并不仅仅是天灾。

  另外,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反,海面水温低于往年的现象被称为“拉尼娜(La Nina,西班牙语意为‘圣女’)现象”。由于“拉尼娜现象”正好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反,所以又被称为“反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现象”一般紧随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出现,一般认为是由于厄尔尼诺现象造成的庞大的冷水区域在东太平洋浮出水面后形成的,是大自然修正“厄尔尼诺现象”造成的气候失衡的一种方式。“拉尼娜现象”的出现也是全球气候系统异常的一个强信号。这种海洋热状况的异常会对热带大气环流造成很大影响,从而导致全球气候的失常。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