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沙尘暴:不是资金问题,是如何选择
2006-04-19
    如果中国不赶紧遏制环境恶化的趋势,沙尘暴将持续加剧,可能造成日后不可收拾的局面。这不仅关系着中国的土地,还有中国的未来。对比中美沙尘暴形成原因,美专家认为――

    治理沙尘暴:不是资金问题,是如何选择

    世界著名学者莱斯特·布朗多次来华,非常关注中国的环境问题。近日,中国北部连续多日遭遇沙尘暴时,布朗先生通过对比中美两国沙尘暴起源,对中国的沙尘暴治理提出了他的看法。

  布朗说:在上个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美国经历了一次特别干热的天气,导致大量土表被风吹走,形成了大规模的沙尘暴。和中国相同的是,当年美国的沙尘暴也是自西向东,一直吹到了华盛顿;当时的情景就像今天中国的沙尘暴从西北部吹到北京一样,并且也造成了大批的移民。沙尘暴在当时的美国是非常严峻的问题,那些年代被称为是“沙尘暴年代”。

  但是美国的沙尘暴起因和中国不一样,当时美国沙尘暴的起因主要是缘于过度的垦荒。

  而中国尽管也存在过度的垦荒现象,但更主要的原因是过度放牧造成了水土流失。对中国来说,最大的威胁,也是造成沙尘暴的最主要原因,就是过度放牧。

  中国有大量的牲畜,其中最主要的是绵羊和山羊。美国有800万只的绵羊和山羊,中国则有超过3亿只的绵羊和山羊,而且主要分布在西北部。由于数量过于庞大,它们破坏了植被,这些植被一旦被破坏,在刮风时,就没有东西可以防止土表被吹走。

  美国在大规模“沙尘暴”之后,实施了全新的农业措施来彻底解决水土流失和沙尘暴问题。当时的联邦政府推行退耕还林,在外围建立防风林带,减少风力对土地的侵蚀,并最终减少沙尘暴发生的次数。

  更具体地说,美国采取的措施还包括:在调整农业种植结构,采取不同成熟期和不同播种期作物间作、套种和作物留茬,大力推行免耕法及改革农机具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说,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沙尘暴中吸取的教训就是要制定土壤保护战略,像高耕作法、禁耕法、减少夏季休耕和秸秆还田等,这些政策使美国最终取得了对沙尘暴的胜利。

  布朗认为,中国应该大量地缩减在中国西部及北部的绵羊和山羊数量,把牧区和耕地复育为草原和森林,在耕地外围栽种防风林,减少风的侵蚀。这也是美国在上个世纪30年代沙尘暴时期的应变做法。

  如今,中国西部和北部的人民因为土壤沙漠化而纷纷向东移民,这与当年美国发生沙尘暴时,居民从南部大平原往西移至加州的情形并无不同。如果中国不赶紧遏制这股环境恶化的趋势,沙尘暴将持续加剧,可能造成日后不可收拾的局面。这不仅关系着中国的土地,还有中国的未来。

  中国政府应该采取积极的经济援助的方法。“在我看来,这不是一个“是否有资金”的问题,而是个“如何选择”的问题。地方政府的资金不足,中央政府应该采取措施。沙尘暴是个全国性的问题。”布朗说。

  美国很早就经历了大规模沙尘暴的洗礼,并最终控制了沙尘暴,联邦政府在这方面采取了许多非常有成效的措施。如果单凭某个州的力量,是无力解决沙尘暴问题的,很多州本身就是沙尘暴的受害者,经济损失惨重,所以需要联邦政府的援助。同样,在解决沙尘暴这个问题上,我觉得中国(西北部地区)的地方政府力量也是有限的,更多的还需要中央政府的支持。

  莱斯特·布朗 世界著名学者、1987年联合国环境奖得主、美国地球政策研究所(Earth Policy Institute,EPI)创办人和所长,同时也是世界观察研究所(Worldwatch Institute)的创办人和主席。其带领的EPI已经成为全球著名的非营利性环境研究组织,其目标是提高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识。

    《市场报》 (2006-04-19 第08版)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