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经典的背后(图)
2006-04-18


蔡子君画

提要

解构名著,颠覆正史,戏说人生……一股名著改编的潮流在出版界大肆风行。利益驱动的背后,是历史虚无主义、文化虚无主义思潮在作祟,是传统文化和正史教育的缺席。

“西游和尚,行李和马,路遥途险脚乏,古道西风人渣,夕阳西下,秀逗人在天涯。”这是《西游记》中的词还是马致远的小令?都不是,这是“沙和尚”在《沙僧日记》中的一段自述。

时下,一股名著改编的潮流在出版界大肆风行,即解构名著,颠覆正史,戏说人生,制造流行。这些经典名著既包括中国传统文学经典如四大名著,现代文学经典如《孔乙己》、《背影》等,也包括革命文艺经典如《林海雪原》、《红色娘子军》、《白毛女》、《沙家浜》等等。在这股改编风里,唐诗宋词变成打油诗,《西游》被“大话”,《三国》被“水煮”,“慈禧同志”有了所谓的先进事迹,白毛女是一个具有洋学历的商界巾帼英雄,最终利用自己的商业技巧为父报仇。一些经典作品被改编得面目全非,令人哭笑不得:曹禺《雷雨》中的繁漪和周萍怀孕流产租屋另筑爱巢,阿Q与吴妈谈起了恋爱,《荷塘月色》里的“我”居然希望在荷塘看见女孩子洗澡……

名著改编的背后是利益的驱动。为了迎合一些年轻人的叛逆心理,某些出版商不惜制造“畅销”陷阱,他们瞄准了少不更事的消费群体,不惜把我们五千年文化遗产变成砧板上的“鱼肉”,随意切割、拼接、贱卖,菲薄传统、颠覆经典成为获取利益的手段。在这里,白天鹅变成了丑小鸭,流氓变成了时代的弄潮儿,佳篇名句被改成色情诗,宫闱秘事、野史流言俨然成为正史,人们喜爱的经典文艺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变得陌生了、扭曲了,历史事实被偷梁换柱,人物情节被移花接木,文学经典在这里充其量只是制造卖点的原始材料。

利益驱动的背后是历史虚无主义、文化虚无主义思潮在作祟。面对被表面物质的充实和发展速度所掩盖着的焦虑和挣扎,一些生活在虚无状态的人渴望刺激、渴望荒谬,不再进行深度思考和理性追问,不再有反思生活意义与拷问灵魂的闲暇与平静。

虚无主义思潮的背后是正史教育和文化传统教育的缺席。经典,不论是在文字还是在我们的心灵,都是两个无比神圣的字眼。翻开中国文学史,从诗经、楚辞到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无数的文学家创作出许多深为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被载入史册,成为脍炙人口的经典名著,成为记录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

然而,近年来,传统文化和正史教育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被淡漠了。伴随着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的膨胀,一些人正以前所未有的决绝态度背叛着与他们有着血脉之亲的文化传统,而且以此为荣。

在这里,我们不能不问:浸淫在解构和颠覆快感中的孩子们会成长为什么样的一代人?以话语狂欢方式游戏人生的阅读态度会造就什么样的文化精神?被篡改的历史、被荼毒的经典会将我们的未来带向何方?这些不能不令我们深长思之。

人民日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