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生态省建设需釜底抽薪
2011-02-09

江苏生态省建设需釜底抽薪

2011-02-08 来源:新华报业网

  新华报业网讯  “让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是全省人民共同的心愿,记者获悉,我省已绘就了生态省建设的美好蓝图:到2020年,全省环境质量和生态状况全面改善,在全国率先基本建成生态省。

  “然而,清醒地认识现状非常重要!”南京大学环境学院院长毕军教授说,江苏生态省建设基础很好,无论是生态建设和节能减排要求的落实,还是环境政策创新等方面,很多都走在全国前列,同时,各项措施的设计和落实力度也有目共睹。关键是这些具体措施能否全面在“十二五”得到落实。

  毕军分析说,压力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国家的要求,二是百姓的诉求。从国家层面讲,“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中,4个约束性指标——COD、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氮中,江苏省的减排压力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4倍左右,比如说,江苏省污染物排放要下降百分百,全国平均水平只要下降70%。“从老百姓的诉求来说,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对环境质量改善的要求会大幅度增加,合理的诉求如何尽量地去满足,将会给政府带来很大的压力。”

  毕军说,“十二五”与“十一五”最大的区别,就是各级政府将绿色发展、生态建设、环境保护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对江苏省而言,从过去的“环保优先”到现在的“绿色发展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政府该怎么做?毕军认为要做两件事:一个治标,一个治本。也就是说,既要“扬汤止沸”,又要“釜底抽薪”。

  “治标”就是必须解决老百姓当前最关心的环境质量问题,例如灰霾天气,如果5年下来还没有改善的话,老百姓意见就会很大。“特别要强调的是,一定要通过各种手段规避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江苏目前的产业结构和布局中有不少风险源亟需加强管理以规避风险。”

  “治本”就是调整产业结构,提升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效率。毕军说,污染物排放总量一定要减下来,首先要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创新来“减量”;“效率”优先要作为核心手段,随着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要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就必须大幅度提高生产和消费两方面的生态效率。“要通过各种手段的优化组合,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提升各类投入的产出,这已成为生态省建设的关键问题。”

  “建设生态省,还要多个社会主体之间的积极合作,更需要老百姓的主动参与。”毕军举了个例子:“比如垃圾减量问题,台北市的垃圾在短短10年内能减少50%以上,除了政府的坚定信心和好的措施,老百姓的积极配合不容忽视。”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