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是这样的:该市丽盾小区的200多户居民在入住不到一年里,先是感觉自家的水中有一种“淡淡的汽油味道”。此后,小区中的居民开始感觉到皮肤奇痒,还伴有脱发、乏
这一事件目前已得到完善处理。然而,值得关注的是,一个建在造纸厂旧地“身边”的小区,其环境安全都受到如此威胁;那些建筑在工厂旧地之上的新式商业区或住宅区,其“脚板底”的环境安全隐患又究竟会有多大呢?
近年来,搬迁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几乎成为快速改善城市环境的良策之一。以南京为例,从1992年起,南京便在全国大城市中率先实施污染企业搬迁易地改造,截至去年,共有192家企业实施了污染搬迁治理。2006年,南京市再次强力推进主城区域内污染企业的搬迁工程,包括南京钛白化工厂、化纤厂、南京化工厂、南京二钢厂27家重点企业,将全部搬迁出城。
据记者了解,目前城市中企业搬迁后留下的工业用地,多被用于商用或民用 房地产开发。事实上,这也正是大多数污染企业搬迁的主要资金来源。据报道,为推动企业搬迁顺利进行,南京市制定相关政策:“土地存量资产公开交易的收益,是企业实施搬迁的主要资金来源。搬迁企业原址土地的变现,一律按计划公开上市交易,土地变现资金扣除相关费用后的83%予以返还企业。”
但是,在改变土地用途的过程中,很少有人想到要调查一下原厂址的土地污染状况如何,是否适合改为商用或民用。省环保厅自然生态处处长周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污染企业搬迁后的土地污染问题,肯定存在,但目前尚未纳入有效管理。”
而土地污染的危害,实在不容小觑。据省环保厅吴天马博士介绍,一些有机物污染土壤后,会继而污染土壤周边的大气和水,从而影响人类的生存环境;而有些有机物或重金属污染,则通过食物链,直接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引发癌症等。而且,土壤污染具有明显的隐蔽性、滞后性、累积性和难恢复性,土壤一旦受到严重污染,需要较长的治理周期和很高的治理成本,其危害也比其他污染更难消除。
省环境监测中心主任柏仇勇告诉记者,对于污染企业搬迁后的土壤问题,许多国家都有着强制性的法规要求———企业进驻之前,要先对厂区土壤进行评估(称作“本底调查”);待企业消亡或搬迁时,必须再次进行调查,并保证土壤品质优于或不低于原标准,如果超标,则要求其进行生态修复。
与水、气、噪声等环境要素相比,目前在我国,政府对土地污染的关注,还处在初级阶段。那么,在当前情况下,如何尽可能减少此类污染的发生呢?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生态专业委员会主任胡锋提出了两项建议:一、对污染企业搬迁后的旧地,应该在开发前,先做好客观、真实的环境影响评价;二、对真正有明确污染的旧地,要实施降低污染的修复措施。他强调,“目前已经有了许多修复的技术,虽然成本较高,但是,搬迁企业旧址大多是人口密集区、土地价格也比较高,还是有条件做土地修复工作的。”
(龙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