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唤醒”百处古墓(图)
2006-04-13


南正村遗址墓葬区发掘现场。

  昨天,

市文物研究所南水北调工程北京段考古队队长张治强向市政协委员介绍,南水北调工程北京段文物考古工作已结束,共发现墓葬102处、遗址15处,已对其中重要的12处墓葬区以及遗址区进行了发掘。

  古代砖室墓长度达10米

  此次共发掘出4处墓葬区,分别是:岩上墓葬区、辛庄墓葬区、果各庄墓葬区和前后朱各庄墓葬区。其中,最具特点的岩上墓葬区位于房山区长沟镇南正村北,共发现各类墓葬59座,涉及汉、唐、明清。其中一个砖室墓规格较大,长10米,宽7.5米,比一般普通古墓大得多。

  几处汉遗址都发现陶窑

  此次共发现8处遗址,南正遗址墓葬区一、二、三区等5处遗址既有遗址又有墓葬,坟庄遗址等3处主要是生活遗址。其中几处汉代遗址的最大特点是,都在现场发现了陶窑和制陶作坊。据张治强介绍,这说明当时的陶业经济和制陶工艺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它为研究这一时期的制陶工艺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仨战国瓦当北京首次见

  据张治强介绍,从今年3月4日开始,市文物研究所南水北调考古队开始对南正遗址三号区进行发掘。在1000平米的发掘区域内,发现陶窑2座、各种形状的灰坑11个、灰沟2条,还出土了大量红陶、灰陶等陶器,其中的“燕式釜”是最具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的典型器物。

  张治强特别提到,南正三号遗址内发现了3件战国时期动物形纹饰的瓦当,这是北京地区首次发现这种瓦当,对研究战国时期的绘画和雕刻艺术有很高的价值。记者看到,圆形的瓦当上雕刻着猛兽等图案。

  管道“穿肠过”遗址心中留

  昨天下午,记者在南正村外的南正遗址三号区考古发掘现场看到,发掘区域内有一条贯穿发掘现场的红线。市文物研究所所长宋大川介绍,红线的位置将在今年6月开工铺设南水北调北京段的管线。随着管线施工开始,南正遗址三号区将永远消失。

  农民赶走考古队员

  南水北调北京段考古队队长张治强介绍,由于遗址以及墓葬很多都位于田地中,发掘工作非常辛苦。为了抢进度,不管是三九天还是三伏天,工作人员都在田里忙碌着。最初因征地工作没有完成,一些农民不理解,还把发掘人员从田地中赶了出来。

  相关新闻

  本市首次发现辽代壁画中药配方为古壁画“美容”

  昨天,记者从市文物研究所了解到,本市首次发现辽代壁画,文物专家首次采用中草药配方给壁画“美容”。

  据市文物研究所文物专家董玉刚介绍,这些壁画发现于大兴区青云店镇的一处辽墓。墓由青砖砌成,是一个圆形穹顶单墓室,墓室内侧绘有壁画。这些壁画是北京唯一发现的辽代壁画。

  专家用切割机将壁画完整地切割下来,再把大约两厘米厚的壁画固定在一块板上进行修复。市文物研究所所长宋大川透露,恢复壁画首次使用中药合成的药剂,避免使用化学药品对壁画的腐蚀和破坏。

  墓室内侧的壁画共有6幅,有侍女点灯图、理财图、戏耍图等。壁画残损得比较严重,仅能依稀辨别出画的内容。其中一幅反映辽代人生活的壁画,窗户不是画出来的,而是用砖砌成的,凸出在画面外,很有立体感。

(千龙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