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控制机动车保有量,听任小排量车发展,污染总量会大幅增长
解禁后市场反应初显
本月,有两则关于小排量汽车的利好消息。一是国家有关部门要求各地在3月底前取消“限小”的政策得到积极响应,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率先解禁。二是新的消费税实施,大排量汽车消费税大幅度增长,而小排量车消费税下调,国家“抑大扬小”的政策导向明显。
从社会和市场的反应看,小排量汽车似乎迎来“春天”。记者在上海的高架道路上看到,原来受限的QQ和奥拓等小排量车现在已畅行无阻。小排量车经销店里,也出现了火热的销售景象。不少消费者表示,小排量车省油经济,取消“限小”的政策让他们对其更加青睐。一些生产厂家更是调整产品结构,纷纷推出新的节能环保小排量车,借这股东风抢占市场。
记者观察,上海取消“限小”后,小排量车大量涌入高架道路,并没有造成特别的拥堵。这主要是因为当地20多万辆环保不达标车辆受到限制,“此涨彼消”。但随着“受限”高污染车全部置换成新车,道路交通形势不容乐观。
“限小”解禁并非完全“放小”
新汽车消费税主要在生产环节针对厂家征收,对消费者影响暂时不是很大。记者发现,拥有全系列轿车车型的上海通用还没有作出调价反应。无论是消费税下降的赛欧和乐骋,还是消费税上升的君越和凯迪拉克,价格都无丝毫变化。据悉,上海通用是把销量多的小排量车优惠“自我消化”给了销量少的大排量车,企业基本未受影响。此外,新的汽车消费税对1.0排量以下车的税率保持不变,并不是原来预计的完全取消。因此,消费者购买小排量车实际没有得到价格优惠。
由此可见,上述针对小排量车的两项政策是有一定关联的,“限小”解禁并非完全“放小”。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政府参事赵国通认为,此次国家要求“限小”解禁主要是从节约能源的角度考虑,绝不是鼓励新一轮的小排量汽车消费热潮。
赵国通说,小排量车不管购买还是使用,几乎都为私人消费,如果无限制地发展肯定会带来道路拥堵和环境污染等严重问题。现在有一种误解,以为汽车排量越大污染也越大。其实,小排量车由于发动机燃烧不及大排量车完全充分,污染反而比较大。上海此次以“限污”取代“限小”,本意是为了控制汽车尾气污染排放。虽然环保达标车单车污染少了,但如果机动车保有量不加以控制,小排量车超常规发展的话,污染总量反而会大幅增长。
从环保、节能的角度出发,像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应该大力发展以地铁、轻轨为主的公共交通。无论排量大小的机动车都应当是适度发展,切不可因“限小”解禁而一哄而上。快速进入汽车化社会之时,我们更需构建一个人与汽车、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来源:《华东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