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虐待动物法》呼声再起
2010-12-02 来源:文汇报
一个衣着光鲜的女孩反复逗弄一只小兔子,最后竟拿块玻璃板压住它,自己坐上去,硬生生将它坐扁压死……这段“虐兔视频”激起了网友们如浪潮般的声讨,却不料,一段持续时间更长、手段更为残忍的视频又在网上出现:包括那个“虐兔女”在内的4名女子轮流用脚踢踏小兔,最终又一个小生命被虐杀。
两段视频让网友们忍无可忍,在群起搜索出“虐兔女”个人信息的同时,揭出了更让人触目惊心的事实:在其背后,竟然有一个批量制作和销售残忍虐待小动物视频的利益集团!一时间,“呼吁出台反虐待动物法!”的呼声此起彼伏,道德谴责已不足以制止恶行,必须动用法律武器。
“反虐待动物法”已有“专家建议稿”
据了解,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已有100多个国家颁布了《禁止虐待动物法》。各国的动物保护组织密切关注,一旦发现虐杀动物特别是哺乳类动物的恶行,必诉诸法律,严惩施暴者。
在我国,动物保护组织起步较晚,据有关统计,除北京人与动物环保科普中心、上海畜牧兽医学会小动物保护分会等几个官方认可的机构,更多的是民间自发的组织和个人。
所幸,动物保护法领域的空白已经受到重视。去年9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小动物保护协会等机构的数位专家起草的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保护法(专家建议稿)》(后改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反虐待动物法(专家建议稿)》)正式向社会公众征集意见,其中包含对虐待动物、故意传播虐待动物图像视频等的处罚规定。
“建议稿”对“虐待”的解释非常明确——指故意以残酷的手段或者方式给动物以不必要的痛苦和伤害,或者以残酷的手段或者方式杀害动物。(建议稿)的首席起草专家常纪文教授对这部法律寄予很高期望:“以个人力量带领网友进行单纯的道德谴责无法解决虐待动物问题,出台反虐待动物法已经刻不容缓。”
“食用猫狗肉”和“狗肉节”惹争议
不过,对(专家建议稿)也有质疑的声音,质疑最多的,是它对“食用猫狗肉”的禁止。不少地方的狗肉是特色食品,甚至取得了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沛县狗肉还入选了江苏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名录,目前正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项目。
前不久,记者亲历了“金华湖头狗肉节”,被现场的混乱与血腥一次次刺激着神经——为了证明狗肉新鲜,摊主们大多挂出“现场活杀”招牌;刺耳的叫卖声、动物皮毛的气味充斥街巷……而据当地知情人透露,湖头狗肉现在名气大了,本地的“家养土狗”已不能满足市场的胃口,于是就从江西、河南等养狗场大批贩来,“还有很多狗是偷来或者用药饵抓来的”。
在网络论坛上,但凡有人发帖附上“湖头狗肉节”的照片,总会引起一片争议:“狗肉节”有“虐吃”之嫌!
如何对待动物反映社会文明程度
由于工作变动,现在已是“官员身份”的常纪文婉拒了采访。而《反虐待动物法(专家建议稿)》项目组的另一位主要成员、山东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张式军向记者表示,看网上的“虐兔视频”,几个女孩的行为故意性十分明显。“网络传播这种虐待动物的视频,会对我们国家的形象构成很大损害。在国外,她们肯定会被追究刑事责任。”张式军介绍,“虐兔女”至少会被判3年有期徒刑。
说到“狗肉节”引发的争论,张式军表示,对于由来已久的饮食习惯,首先应该尊重,不过“传统文化肯定不是一概都好,应该有选择地传承,至少,狗的宰杀过程应该避开公众。”
“动物,尤其宠物,不是一般商品,因为人们将感情融入了其中。”华东政法大学司法中心主任游伟教授是《反虐待动物法》坚定的支持者:“人们对待动物的态度,反映了社会文明程度,也反映了对人类自己的态度。”
“法律能促使人们反思和认识自己与动物的关系。”游伟希望这部日前已正式报送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法律能够尽早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