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人均公共绿地持续增长
2010-11-18 来源: 长沙晚报
中国园林网11月18日消息:大大小小的公园景区遍布城区,街道小游园星罗棋布,小区里、街道旁绿树成荫,如今走在长沙城内,让人感觉到房在绿中,人在景中。
“十一五”期间,长沙大力实施“拓城、通路、治污、净水、增绿、添景”六大工程,构建了复合型、立体化、多功能的城市绿色生态体系,突出了显山、露水、透绿的山水洲城特色。2010年7月,长沙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这是继取得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称号后,长沙在绿化建设、改善生态方面获得的又一大荣誉。
5年来,长沙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托区位和环境的比较优势,以最佳人居环境为方向,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主线,不断创新城市发展理念,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生态环境不断优化,综合功能不断加强,城乡住宅建设持续快速发展,宜居环境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走出了一条经济、社会与环境相协调发展之路。
空气质量优良率中部第一
只要连续两天晴天就会出现空气污染的状况,这是2008年以前长沙城区空气环境的真实写照。超过1400家的建筑工地,让扬尘污染成为影响长沙空气质量最大的污染源,市民对此意见颇大。
“长沙的扬尘污染治理刻不容缓。”对此,市环保部门一方面积极落实建设项目环保举措,从源头上严格控制扬尘产生;另一方面严格实行新的管理模式,对没有按要求控制扬尘造成排污的单位,依法进行行政处罚。同时,加大了对公交、营运机动车等高排放车型及用车大户的排气污染防治工作。截至昨日今年空气优良天数305天,优良率95.02%,居中部省会城市第一,比2005年排名倒数第二前进了一大步。
相关数据显示,长沙市“十一五”期间环境空气质量逐年改善。截至2009年底,完成二氧化硫削减量23785吨;拆除烟囱358根,改造燃煤锅炉382台,削减烟尘4000吨,市区三环线以内清洁能源改烧工作基本完成;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三因子”(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浓度已全面达到国家规定的二级标准要求。空气污染综合指数从2005年的3.02下降到2009年的2.07;酸雨频率从2008年的94.7%下降到2009年的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