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城市:城市化转型的选择
2010-11-08

生态城市:城市化转型的选择

2010-11-08 来源: 四川日报(成都)

  11月6日,在峨眉山市举行的四川市长论坛上,来自全省30多个城市的市(州)长一致同意发表《乐山宣言》。连续举办了6届的四川市长论坛,首次向会员城市发出“建设生态城市”倡议。

  本报记者 陈飞燕

  困境

  “城市病”向二级城市蔓延

  “我国在城镇化过程中有一些问题已经凸显出来。”应邀到市长论坛上阐述个人关于“十二五”期间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思路的国家发改委秘书长杨伟民,运用了不少图表和数字来论述自己的观点。

  杨伟民介绍,我国城市布局呈现分散化和低密度化,30年来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4倍,城市人口增加1.6倍,城市建成区人口密度却由1.9万人下降到0.9万人。此外,部分城市交通拥堵、房价过高、资源短缺、污染严重、绿色生态空间不足。

  “少数城市已患上 ‘城市病’。”杨伟民坦陈,“城市在建设过程中,总是一圈又一圈往外扩,把所有功能都集中到一个城市,怎能不出现 ‘城市病’?”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城市病”目前已呈现向二级城市蔓延的趋势。在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周波眼里,过去生活十分安逸的成都、绵阳等一些川内城市,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开始面临“城市病”侵扰,过往的舒适似乎在慢慢远去。

  “城市化进程走到现在,面临着如何转型的现实困境。”担任四川省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的周波说。

  转型

 雄心勃勃发展生态城市

  什么是生态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此前接受采访时表示,城市是对大自然干扰最大的人工作品,城市的发展模式必须转变为对大自然干扰最小的模式,这种模式就是生态城市。可通过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绿色基础设施、绿色小区、绿色产业等共同构建生态城市。

  随着中国新一轮城市建设的推进,生态城市正成为期待可持续发展的共识。

  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道路上,四川几年前就开始探索建设生态城市。此次市长论坛上,各市州交流城市建设经验的时间,原定每人发言不超过10分钟,而乐山市市长蒋辅义用超过至少5分钟的时间,阐述乐山建设低碳生态城市的选择。

  从发展低碳能源产业到倡导绿色出行,再到推动可再生能源与建筑一体化发展,选择向生态城市转型的不仅有乐山。老工业城市攀枝花、位于高原地区的甘孜州、熊猫发现地雅安,对于建设生态城市同样“雄心勃勃”。

  “发达地区的经验告诉雅安,环境不能污染后治理,生态不能恶化了再改善。”雅安市副市长蒲忠说,雅安在近年发展中,各项生态建设指标都走在了全省前列,森林覆盖率保持全省第一。

  周波认为,“能够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已成为未来城市化道路建设的重要方向。”

  突围

  培育生态产业成发展关键

  城市化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图谋在未来5年将城市化率水平提高到48%以上的四川,怎样建设生态城市、实现城市化发展的突围?

  “四川有条件建设生态城市。”杨伟民对四川部分城市关注城市森林覆盖率、绿地面积、老百姓生活质量的做法表示肯定。这种条件,被周波具体演绎为全国第一的水利资源、高森林覆盖率以及良好的气候环境。

  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陈懿认为,成都平原发育的城市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特有布局,就是一种有别于“摊大饼”的城市发展模式,这种与仿生学暗合的城市形态与生态城市正有异曲同工之妙。

  “生态城市首先应是低能耗的。在发展的过程当中,无论是水资源、土地资源还是森林资源,都应合理开发利用,不能涸泽而渔,要给子孙后代留一条后路。”周波表示。

  近几年来,四川部分城市的发展很大程度得益于承接产业的转移。周波认为,糟粕也可能伴随着产业的转移而来,因此,承接产业时要有选择地接纳绿色、环保的产业。城市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而培育生态产业则是建设生态城市的关键。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