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甘肃省画院家属楼的30余位住户向记者反映:中科院兰州分院后勤部门在与家属楼相连的研究生公寓楼顶安装了移动通讯发射机站后,他们普遍出现了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心烦、心跳加速等症状,不少住户还因为实在忍受不了病痛折磨而搬家。
近年来,移动通讯发射机站伴随通讯业的高速发展而快速增多,其中城市内的众多机站都建在了居民楼顶上,由此导致的纠纷日渐增加。有关专家指出,虽然我国已经制定出相关的技术标准,但对于基站建设场所没有明确规定,相关的规范需要尽快制定。
发射机站楼顶建居民质疑遭污染
在兰州市渭源路附近,记者看到,甘肃省画院家属楼和中科院兰州分院研究生公寓是呈“L”状的6层连体楼,家属楼位于研究生公寓北侧。机站发射塔建在研究生楼紧靠画院家属楼的一侧,大大小小总共装了8个发射板,每个发射板有2个发射头。
在画院家属楼B单元2楼住户千舒家里,通过窗户向西南方的研究生公寓楼顶望去就可以看到发射机站,中间没有任何物体遮拦。他告诉记者,自己身体一直很好,但去年以来就感觉经常心烦气燥、心跳加速,并伴有头晕、胸闷的症状,而在出差期间就没有这些症状,一回到家就又感到不适,后来才发现家属楼内许多人都有类似症状,大家开始寻找原因,最后才确定是这些发射机站在作怪。中科院兰州分院研究生公寓楼顶的移动通讯发射机站。
家属楼A单元6楼的靳女士说,2004年9月份,中科院兰州分院后勤部门说要“更换安装水箱”,但一次偶然机会才看到是在A楼楼顶架设了移动通讯发射机站,经了解得知这是后勤部门与中国网通签署了租赁协议而建造的。之后,家属楼住户与相关部门多次交涉,才拆除了楼顶的发射机站和发射塔。
令家属楼住户意想不到的是,这些拆除的发射器并没有走远,而是就近安装在与家属楼相连的研究生公寓楼顶,而且还增加了发射头。靳女士说,这种换汤不换药的做法,实在让人气愤。她还向记者出示了去年7月份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检查身体后的病历,上面表明她有头痛、头晕症状,初步诊断为“可能与电磁辐射有关”。
甘肃画院原副院长贺立才已经退休,记者不久前到他家时,他正躺在北面小屋子的床上输液。贺立才女儿告诉记者,她父亲原来住在南面的房间,机站建起来后,时常感到头晕、耳鸣、眼花,只好搬到北面阴暗的屋子。
在一份要求拆除这些移动通讯发射机站的抗议书上,记者看到,签名的不仅有画院家属楼的住户,还有50多位居住在公寓楼的研究生。家属楼的聂晚珠说,她老伴为了不遭罪,已经躲到外地的亲戚家住去了,为了看家她只好留下来,A、B两个单元的30多户居民已有12户搬到外面居住。
辐射符合标准难以化解纠纷
由于不堪忍受折磨,从去年开始,画院家属楼的住户们不断向有关部门投诉,但一年下来还是没有得到满意答复。
中科院兰州分院后勤办主任马正介绍说,研究生公寓楼顶的发射机站共有移动和网通两家,接到家属楼住户的投诉后,后勤办曾想委托甘肃省无线电委员会检测,但这些住户说他们串通好了,没有同意,并且自己找有关部门来测试,也没有发现超出标准。在这种情况下,住户们提出拆除机站的要求不太合理。
甘肃省辐射环境监理站总工程师白书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去年下半年,监理站应画院家属楼住户的要求,对公寓楼发射机站进行了三次测试,结果都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据白书明介绍,我国在1988年就制定了《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对移动通讯频段规定的标准是照射到人体的电磁辐射功率密度不超过40微瓦/平方厘米,1996年,又出台了《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其中规定:单个机站功率密度不得超过GB8702-88规定的1/5,即不超过8微瓦/平方厘米,目的是给电视、广播以及其他通讯公司留下使用空间。同时,还配套出台了测量方法《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和方法》,对测量的仪器和方法做了详细规定。监理站就是按照这个规定进行测试的。
有关资料显示,电磁辐射对人体的伤害主要有两种,一是热效应,当人体吸收到一定量的时候就会出现高温生理反应,二是非热效应,当电磁波长时间作用于人体时,会导致如心律、血压等生理改变和失眠、健忘等生理反应。但这种损害是在超出电磁辐射安全值的情况下才产生的副作用。
白书明承认,就像一家人生活在一起,但体弱的容易得病,身体好的就不得病一样,不同个体对电磁辐射的承受能力不尽相同,即便符合国家标准,照射时间长了,有的人也有可能感到不适。但也要注意,电视、冰箱、电话等家用电器都会产生电磁辐射,在测量时就需要区分。他说,电磁辐射对人体有害,但到底多大频率会造成危害、造成什么样的危害还没有定论,如果这些机站经测试符合现有的标准,环保部门就不能要求通讯公司改造或拆除。
甘肃画院的一些职工表示,通讯公司不是不知道机站的电磁辐射对人体有害,否则,这些公司自己也有家属院,为何不在自家楼上建,还不用花钱?
机站建设场所需要规范
一方面测试符合标准,一方面住户又感觉不适,这一矛盾到底如何解决?
有关专家介绍,虽然我国规定了电磁辐射相关的技术标准,但对于机站的建设场所没有明确规定,单独建设一个机站费用很高,而租用一些单位和小区的楼顶,费用就比较划算,为了节约成本,现在城市里的移动通讯发射机站多数都建在了居民楼顶。据兰州当地媒体报道,到2004年底,甘肃省建设在野外、居民楼、学校、医院等处的发射机站有2000多处,并且在建设时多数没有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也没有采取污染防治措施,近年来,由在居民楼顶架设移动通讯发射机站而引起的纠纷呈增多趋势。自2001年甘肃发生首例关于电磁辐射的投诉以来,这样的纠纷越来越多,不久前,兰州市兰州铝厂、焦家湾粮库的住户经过强烈反对,将建在楼顶的发射机站拆除。从全国范围来看,类似的纠纷也在不断上演,去年4月2日,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就报道了南京“花阳佳园”小区,不经住户同意在楼顶架设了0.5瓦的小灵通,后来经过小区居民强烈反对才拆除。
兰州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宋志萍说,建设机站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国家应对在居民楼、学校、医院和科研单位等涉及人们身体健康的地方建设机站的问题予以明确规定。同时,还有一个更值得关注的问题,就是楼顶建机站该谁说了算,目前通讯公司往往与物业部门签订租赁屋顶协议,而房屋业主的权利被忽视了,如果业主不同意,即便符合环保标准,也不应该建设。她指出,目前对于房屋的楼顶、绿地、车库等共有部分的使用权还存在争议,需要将来的《物权法》予以明确。在目前情况下,如果出现了纠纷,住户可以基于相邻权和环境权来要求相关部门解决问题。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