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者瑶寨“新说”生态
2010-09-14

体验者瑶寨“新说”生态

时间:2010年09月13日 来源:TOM新闻

  生态——民俗,两者之间本无太多关联,然而,在第七期生态中国体验行第一站——广西金秀六巷乡门头村,来自北京各大高校的生态体验者却在瑶寨亲身体会一种全新的生态体验模式——用人文的方式重新解读“生态”。

  寨背群峰高大险峻,直插去天,寨两侧青峰环保,寨前延绵起伏,雾霭重重的山峦临海尽收眼底。在群山之间,一座宁静的村庄座北朝南,背山面水,半坡聚落,错落有序…… 9月11日,经过将近三个小时的辗转颠簸,展现在7名体验者面前的是这样一片和谐、自然的原生态美景。据村里的80多岁“头人”(族长)介绍,在300多年前,门头瑶村所在地只是一片荒凉的草地,而在瑶村刚建村之初,村民们就约定俗成的按照“公山众林”的方式,严格按照约定进行砍伐。几百年来,历代瑶民恪守公约,从不乱砍乱伐,才有今天村寨四周的古树参天,山青水秀。

  “现代人总是会把人文和生态理所当然的对立起来,但是瑶寨的案例却告诉我们,人文很多时候还是保护生态的一种捷径。”在村长的带领下参观完瑶寨独具匠心的生态设计后,已经体验了四期的体验者杜家铭表示。

  事实上,在瑶寨里,这样的用人文的方式来保护生态的例子不胜枚举:创造性地采用“半吊脚楼”或是石头砌成平台的方法建设宅基台,不破坏山体;考究历史沉淀,筛理村落肌理,使各项建筑依存原生环境;利用现代的技术如新型沼气池、太阳能等对人文自然环境适当进行整饬,把村寨的功能布置、现代建材与民族风格巧妙结合等。

  “难以想象,300多年前订立的‘村规民约’居然到现在还在保留,”来自北京大学生态学专业的杜星不无感慨地说:“但谁说旧的就是一种落后?早在3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懂得用生态的方式保护我们的自然,而我们现在说生态,难道不就是老祖宗一直在强调的‘中庸’、‘和谐’、‘克制’?”

  据悉,依循生态混搭人文的体验原则,第七期生态中国体验行选定了3个特殊的体验地,让体验者们在体验自然生态之美之余,用人文的方式重新解读“生态”内涵。结束完第一战门头瑶村体验后,体验者们将向瑶族圣山——圣堂山进发。

  背景链接:

  生态中国体验行是由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中国绿化基金会主办,蒙牛生态草原基金协办的一项大型公益活动,已经连续进行了六期。第七期生态中国体验行活动将从9月10日正式启动,在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进行为期5天的体验活动,体验者们将到广西金秀圣堂山、六巷乡门头村、老山林场三个地方进行体验,并走进瑶寨探访瑶医,通过向瑶医学习,了解少数民族的传统医术。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