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女孩儿,拂去珠穆朗玛的尘埃
2006-04-06
于地球而言,珠穆朗玛,是一座地理标志。
于我们的心灵世界而言,珠穆朗玛,是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
而《拂去珠穆朗玛的尘埃》向我们展示的珠峰却容颜已改。人类的和平与幸福,有赖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信任,同时也有赖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作为世界上最高山峰的珠穆朗玛,一直以其宁静和纯洁为世人所向往。然而如今这位女神身上‘宁静与纯洁’的外衣正在被各种各样的垃圾所覆盖。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随着珠峰攀登热的逐年升温,越来越多的废弃物给珠峰地区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各个营地周围的环境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据资料统计,从1921年到1999年,共有615吨废弃物被丢弃到了珠峰的山川里。”
近代以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大规模增加、过分重视经济增长的作用、受经济利益驱动影响以及过于强调法律的地位而忽视首先教育的结果,在地球上,人类居住的整体环境日益恶化——热带雨林和温带森林被破坏造成干旱、水灾连年不断,草场过度载牧和垦荒造成荒漠化不断扩大,臭氧层被破坏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和海平面升高……,在这场人类智慧与物欲的竞赛中,人类正在品尝着自己的无知种下的苦果。沉重的话题需要轻松的答案,《拂去珠穆朗玛的尘埃》一书中,一群为环保而义无反顾的勇士们一次次的弯腰,也许可以为我们找到些许答案,并给生活在急剧变幻时代的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
吕雁——本次活动的志愿者,北京大学法学院硕士,北大山鹰社成员,有过3次攀登雪山的经历,国家三级运动员,一位外表俊秀斯文、内心坚定沉着的女性,回到北京不到一个月,很快将这次活动的历程和点点滴滴整理成书。
当我见到吕雁的时候,我不得不感叹,一个人的力量,不是来自于他的肌肉,或者说是他孔武有力的体格,而是来自于他具有无限潜力的内心世界和由此成长出来的精神力量。
打开本书,汇聚我们所有关于西藏记忆的片断:遍布西藏的大大小小的寺院,精心保存于寺院的佛经和典籍,身披袈裟、神态安详的喇嘛僧人,猎猎飘荡在一座座山口的五色经幡,抑扬顿挫不绝于耳的诵经声,长途跋涉转山绕湖的虔诚信徒……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你恐怕很难想象。由于文化上的差异,我们中的很多人不能体认藏族文化,但是,他们偏偏忘了,文化是多元的,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社会的和谐,有赖于各民族互相尊重,不同的民族和族群,有着不同的文化,每一种文化又各具独特的魅力。只有保持各自文化的独立性,充分展示不同文化之美,各美其美,同时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点和长处,进而美人之美。这样,社会才能呈现多彩与和谐,人民才可以安居乐业,国家也将呈现繁荣和兴旺。
这本书,足以唤醒人们某些沉睡的神经,它所拂去的,不仅仅是珠穆朗玛的尘埃,更可以是尘世的浮华和喧嚣,让我们的心灵受到洗礼,回归心灵的故乡。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