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1南极极地环保领袖计划记录
2010-08-18

2041南极极地环保领袖计划记录

时间:2010年8月18日 来源: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去南极考察前,朱一宁答应朋友,会帮他们带几根企鹅毛当礼物。但回来后,许多期待这份特殊礼物的朋友,却大失所望。

  带回来的只有上千张照片:浩瀚的冰雪世界里,可爱的阿德利企鹅悠闲地在海滩上散步;旁边有一群海豹,懒洋洋地在海里游着;还有晶莹的浮冰,因为没有杂质而呈现出纯净的蓝色。

  但那幅最让他震撼的画面,虽然没来得及用快门留下,却烙在他的脑海里。

  “轰隆隆——”一阵巨响,像一架疾速驶来的飞机划破了平静的穹窿。在南极的一个小海域,刚刚还巍然而立的一座冰架轰然倒下,巨大的冰雪块崩裂开来,抛进海里,浪潮裹挟着浮冰远远地涌来。

  坐在冲锋舟上,朱一宁惊得失声大叫。伴随着领队赶紧远离的警告,他分明觉得心头巨颤——全球变暖的后果,正在逐渐地侵袭南极。

  2009年11月,这名上海交通大学的大三学生,从全球600多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入选“2041南极极地环保领袖计划”,跟随世界上第一位徒步穿越南北极的探险家罗伯特·斯旺先生,到南极进行15天的考察。他是40人团队中惟一的中国人。

  他背起行囊,从上海起飞,途经芝加哥、迈阿密、布宜诺斯艾利斯,最后到达阿根廷的乌苏怀亚。又乘船2天,渡过风浪颠簸的德雷克海峡,才到达南极。

  最初,朱一宁只觉得这是一场刺激的冒险,可以到南极开开眼,看看“茫茫雪原组成的纯净世界,肆虐的狂风仿佛妖怪,把世界吞噬、撕裂”。最常见的动作是,他手拿照相机,“咔咔咔”地拍个不停。

  可从亲眼看到冰架倒塌的那一刻起,新奇景观带来的兴奋渐渐变淡了。朱一宁开始关注起另一些扎眼的场景。

  一群人尚在惊叹刚刚看过的冰山,考察船转个弯,闯入视野的竟是一个遍布废墟的科考站遗址:前人留下的垃圾和废弃的船体,裸露在冰雪里;被废弃的褐色小木屋和白色的冰原,带来了强烈对比的视觉冲击。

  于是,他开始郑重其事地对待那些原本看起来不太起眼的细节。比如,每天下船时,朱一宁都要蘸着肥皂,把鞋子刷干净,以防把船上的脏东西带到雪地上。

  面对纯净的蓝天、洁白的冰山、可爱的企鹅,他虽然仍想过去抱抱,却克制自己,止步在距离企鹅5米之外的地方——那个时节,正是企鹅繁殖交配的季节,企鹅爸爸正安静地趴着孵蛋。朱一宁只能站在企鹅看不见的角落里,远远地冲着它们招手。

  南极的旅程结束了,但对这个高高瘦瘦的小伙子来说,一段宣传环保的新旅程才刚刚开始。

  他开始把“社会责任”四个字挂在嘴上。这个生在上海、长在上海的年轻人总是告诉自己身边的人:“环保、低碳其实很简单,就是追求简单朴素的生活,少些欲望而已。”

  他迫切地想把这些经历想法,与同龄人分享。

  他踏上“布道”旅途,辗转中国多个城市,走上多所高校讲台,跟同龄人分享南极之行,及自己对环保的感悟。

  对演讲,他早就驾轻就熟。学校食堂的一顿早餐,却让他心里压了个秤砣。

  “菜包、饭团、鸡蛋、豆奶,我点了4样东西,阿姨却总共用了9个塑料袋来装——每样东西用2个塑料袋装,最后再一起装到一个大袋子里面……全球每年生产15亿吨塑料袋,其中75%%无法回收利用。而我国每年因生产塑料袋,消耗800万吨石油。”提起笔,他给校长张杰先生写了这样一封信。

  “变成环保达人了。”朋友笑着说。从去年到现在,朱一宁硬拉着朋友挤公交、搭地铁,再也不搭乘出租车。

  说这话的时候,朋友手里正拿着一张当时朱一宁从南极寄来的明信片。明信片的背面有他写的一行字:地球最大的威胁,就是你总相信别人会去拯救它。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