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来潮养起蟒蛇鳄鱼
2010-08-10

心血来潮养起蟒蛇鳄鱼

时间:2010年08月10日 来源:温州日报


昨天,游客在市动物园观看鳄鱼。今年6月中旬,市绿眼睛救助中心将这条受伤的鳄鱼送到市动物园,在市动物园精心救治下现已康复。 许日尤摄

  本报讯 (实习生 周芳丹 见习记者 王舒 )日前,温州动物园的陆生野生动物救护中心接手了这么一位“棘手客人”——一条2米多长,成人手臂般粗的黄金蟒。这条黄金蟒本是市区一位市民的宠物,因饲养对生活造成诸多不便,被送到了这里。据悉,巨蜴、变色龙、蟒蛇等新兴宠物近年成了救助中心的常客。

  温州动物园浙南地区陆生野生动物救助中心于2005年5月份成立,平均每年救助野生动物七八十只(头)。今年,救助中心已救助了五十余只(头)野生动物,其中以猫头鹰、小白鹭等居多。近两年以来,救助中心接收到了不少特殊宠物,其中包括三条“宠物”蟒蛇、还有一只“宠物”鳄鱼。“一些市民因为一时兴趣,饲养这些特殊的宠物,最后因为没有兴趣或者不方便等原因,又将其抛弃了。”动物园动物管理科科长郑国柱提醒市民,饲养这些特殊宠物需量力而行,将其抛弃不仅会使这些动物受到伤害,对野生动物救助中心有限的资源而言,也是一种压力。

  此外,还有不少市民好心救助动物,却因为方法不当,结果对动物造成了伤害。该如何正确救助野生动物?有关专家认为,一些没受伤和受“皮肉伤”伤势不严重野生动物,最好任其“自愈”离开。如黄麂,其性胆怯,若受到强烈刺激,会产生应激反应,严重的可能会致死。对于出现骨折或受伤严重的野生动物,最好对伤口进行简单处理,例如骨折的动物,可在骨折部位绑定减轻动物痛苦。如果缺乏经验的市民,最好及时与当地林业部门联系,寻求正确的救助。

  “救助野生动物是件操心事,一定要先充分了解动物的习性”,郑国柱告诉记者,救助后动物的安置工作也要按动物习性来做。如猫头鹰、小白鹭等“本土”野生动物及一些伤势严重体虚的野生动物,等它们完全复愈后放生,回归群体。如遇到无受伤但不适应本地环境的属“外来物种”的野生动物,救助中心就会为他们特制“住所”,细心饲养。

  救助中心呼吁市民,若看到非法贩卖野生动物行为,可向市林业局反映(野生动物救助热线:88517668、88613708)。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