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周,天安门日清垃圾10吨
2006-04-06

  我们前面扫过去,发小广告的在后面发,扫的还没有发的快。”昨天(10月3日),东城区环卫局专业管理科张德良这样抱怨道,“我们东城、西城等四个区的环卫工人在天安门广场从早上5点到晚上9点连续作业,也扫不净。”由于游人“文明就差那么一点”,广场每天上10吨的垃圾让环卫部门有些不堪重负。

十万小广告铺满广场

  “我们前面扫过去,发小广告的在后面发,扫的还没有发的快。”昨天,东城区环卫局专业管理科张德良这样抱怨道,“我们东城、西城等四个区的环卫工人在天安门广场从早上5点到晚上9点连续作业,也扫不净。”

  据了解,国庆期间,每天都有一百多人在广场上散发出上十万张各种小广告,其中以旅游广告为主。发放小广告的人员在游人中来回穿梭,路人接过后往往是看一眼就扔在地上。

  一名被现场没收了旅游小广告的女子辩称:“我们一天发几千张广告是方便联系旅游,又不是我们往地上扔的?是游人扔的怎么能怪我们?”

  张德良说:“天安门地区本来不允许发放小广告,光靠环卫工人不停打扫是扫不净的,只有执法部门去制止才能还天安门广场一片干净的环境。”

  负责广场的30多名城管队员对此却有些力不从心,市城管执法局直属大队宋先生说:“我们从早晨6点就赶到广场执勤,一直到夜间11点才能下班。我们到哪里,哪里散发小广告、随地吐痰、乱扔纸屑的情况就会少得多,但是广场实在太大,游人实在太多,根本顾不过来。”

三五秒低头扫一次

  昨日下午2点45分,天安门广场西边,小宋不时钻进人堆,眼睛却一直死死盯着地面,几乎每隔3到5秒,她总要低头将一地的垃圾扫进手中约6升的垃圾斗,这些垃圾主要是雪糕包装纸、棍、塑料袋还有饮料瓶。

  国庆期间,她一直保持这种单调的高频率重复动作。15分钟之后,垃圾斗被踩实的垃圾塞满了。“一斗垃圾有四五斤重,一天下来要扫出三四十斗垃圾。”

  25岁的小宋来自内蒙古,已经在这里干了一年多的保洁员。国庆期间她上日班,负责国旗旗杆附近的保洁,每天早晨7点到晚上6点半,中间没有休息时间。

  “吃饭要回天安门后面的宿舍,来回要在20分钟内完成。”小宋说自己除了吃饭,一天的全部时间都忙碌在她所负责的那数千平方米范围之内,“回去后还是休息不好,我一个宿舍里住了8个人”。

  下午4点多,记者看到一个端着相机的游客对着小宋嚷道:“闪一边去,没看到我在照相啊。”小宋连无声的反抗也没有,她说已经习惯了这种呵斥,除了极少数人会主动将垃圾送到垃圾斗里,大多数都是随手一扔了之,既有游客也有商贩。

  就在这时,她看见地面又有垃圾,便马上上前打扫,又有一位游客呵斥道:“挤什么挤?”

两天两宿只睡四小时

  广场上共有18辆三轮清洁车,分别编号1———18。张师傅骑着他的4号车在“三峡”景点前四个灯柱之间不停绕圈:下车、清扫垃圾、倒入车中、再上车……

  张师傅是承德人,今年三十岁出头,几道很深的皱纹刻在他黝黑的脸膛上,使得他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大了不少,按他的话说却是“奔着四十去了”。面对记者,他总是憨厚地笑着,露出一排气派的大牙。

  “真累啊!”张师傅第一句话便感慨起来,“扫一遍不一会儿就又是一地,所以总停不下来。”说起这几天的艰辛,参加环卫工作不到一年的他很有感触。

  从9月30日起,张师傅和他的70多名同事开始忙碌起来,“必须从早干到晚,没有轮换,没有休息,甚至没有固定的作息时间。”这两天两宿,张师傅只睡了四个小时,眼睛里尽是红红的血丝,他时常摘下手套,用手揉揉双眼,“现在就是骑着车都可以睡着。”

  国庆前,环卫队里招了50个临时工,没干几天就几乎都走了。“都是十八九岁的小年轻,哪吃得了这苦,光让他不睡觉就受不了啦!”张师傅说这话的时候一脸的自豪。

  在谈话过程中,不时有游人走近把手中的垃圾扔进张师傅身后的清洁车内,这很让张师傅感到欣慰,“可省了我们不少事哦!”他总对这些游人报以感激的笑容,“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重视起来,这只是举手之劳嘛。”

  “干过这头三天就好啰!游人少了,大伙也可以开始轮换着两班倒了,终于可以睡个回笼觉啦!”说罢挥了挥手,张师傅又骑着他的4号清洁车,重新开始绕圈了。

比平时多8吨垃圾

  “国庆黄金周期间,广场上一天能收集到的垃圾超过10吨,而平时只有2吨左右。”李师傅一边操作着清洁车后的翻斗一边对记者说,“垃圾总是被源源不断地送到这里来。”

  李师傅是北京第二清洁环卫工程集团的清洁车司机。黄金周期间,每天从早上7点到晚上7点,他都要在天安门广场西侧守候,广场的垃圾被收集后再汇集到他驾驶的垃圾压缩车里,然后再运输到处理场。

  据了解,为了保证天安门广场上的垃圾能被及时清运出去,环卫部门除了安排数十人的清洁队伍随时在广场上游动打扫外,还预备了两辆载重5吨的大型垃圾清运车,以及4台小型垃圾清运车、10多辆三轮清洁车。每天晚上游人稀少时,清洁工人还会用水冲洗地面上比较脏的地方,让广场在第二天能够“容光焕发”地迎接八方来客。

(京华时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