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设计 眺望未来生活
2010-07-26

生态设计,眺望未来生活

时间:2010年07月26日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红星美凯龙“中国当代居家生活展”全国巡展

  在举世瞩目的上海世博会中,红星美凯龙作为家居流通行业的唯一参展商进驻世博会民企馆,并将“中国·生态·艺术”的核心设计理念定位红星美凯龙世博艺术生活空间(Red Star Macalline EXPO Art-Life Space)。

  对于红星美凯龙董事长兼CEO车建新而言,这个由台湾新装饰主义大师邱德光设计的空间秉承绿色低碳的环保思路,近期启动的“探寻当代中国居家之道”全国巡展亦是红星美凯龙出人意表的惊艳妙棋,“红星美凯龙已经走过24年的发展历程,在企业不断成长壮大的同时,我们也从未停止对品牌理念和内涵的丰富和提升。从展示未来居家空间的红星美凯龙‘未来之家’、发布全新形象,到入驻世博会、探寻中国居家之道,我相信,我们所走的每一步,所作的每一次尝试,都将对中国家居行业乃至中国民营企业的突破发展产生不可忽略的影响。”

  三大关键词之一的“生态”已在台湾新装饰主义大师邱德光的设计方案中体现于红星美凯龙世博艺术生活空间。绿色低碳的环保思路和谐巧妙地融入空间,用新鲜绿色植物装点墙面,以直观的感官体验强调红星美凯龙所积极倡导的绿色家居和“生态”环保理念。对于此次全国巡展,生态居家的关注者、《时尚家居》助理出版人兼主编殷智贤女士表示,生态已经是非常立体、系统的概念,人们对于家居生活空间的追求开始超越单纯的物质层面,越来越关注环境对于身心健康的影响。而这对于家居行业来说,是一个需要迅速应对的挑战。同时,也是中国民族品牌必须要适应的国际市场游戏规则,“不关注生态,就谈不上未来的利益”。对于居住者而言,人们尽管无法返回古代中国家居的山林、田园,但对于返璞归真以及尊重自我的真实需求,依然成为居家之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殷智贤女士的建议是,选择多肉植物装点居室环境,既减少用水,又能释放氧气;选择节电节水的新技术产品;旧地板的再利用亦是既环保又不降低生活品质的“乐活”方式。

  红星美凯龙“中国当代居家生活展”全国巡展另一嘉宾心理学博士张怡筠女士也从自己的专业领域,分析了环境心理与居家设计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从心理审美的角度完善绿色生态居住环境,可以从优化居住者的情绪感受开始,释放快乐的居家心情。将居室设计得善解人意,从色彩搭配、空间分配、家具安排等着手,不同的环境因素还能开阔或挤压人的交往需求。

  “生态”并非某种概念,它将确实地深入人们的家居空间与居住者心灵,恰如设计大师邱德光中意的生活空间,“回到家中,坐在厨房里,看着外面园子里的盆栽与乔木”,“与自然互动”成为他生活中最舒服的状态。

  《21CBH》:“生态”是一个与环保、崇尚自然相关的词语,在您关注的设计领域,它将如何影响家居生活?

  殷智贤:一开始提出生态概念的并不是针对家居,而是针对大环境。因为家离每个人最近,所以引入家居生活中。最初的生态家居都是针对建材,比如甲醛含量等,从建筑、家具到建材都是以此为衡量。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对于生态的理解更为丰富和深刻,不仅局限于物质材质上的追求,更加在乎采光、材质的天然性、可降解性,对人身心产生的积极影响等,它们成为衡量家居生态的系列指标,也已经建立了非常立体系统的概念。

  《21CBH》:对于环保和生态设计,您个人有哪些体会?

  殷智贤:在欧洲设计界,环保已经高度商业化,已脱离了最初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原始哲学意义。我们今天判断环保与否有很多技术指标,它会是可操作的、可交易的。有些公司从事低碳交易,作为设计师一定要考虑碳排放量的设计成本。中国设计师也要接受这个概念。碳排放量的交易系统化成熟后,别人可以很轻易的说,你的产品没有计入碳排放量,是不合理的。中国未来会遭遇这方面的挑战。如果今天的企业不能把生态纳入到设计内涵,未来国际竞争中必定会遭遇挑战,若不调整发展战略,别人就会用新的规则打压,就会形成未来发展的瓶颈。

  《21CBH》:在家居设计界,2010年有哪些与“生态设计”相联的关键词?

  殷智贤:低碳,多元文化。譬如米兰家居展中,很多设计师考虑用更低的成本来设计时尚的产品;另外,不同文化的借鉴会令人在思考家居生活时会有更强的开放性。探索过程中会吸取不同的生活方式,有可能在整合之后,对今天的生活方式带来启发。我们会发现,并非要用高成本的方式,用一种深度工业化的方式才能使我们过上高品质的生活,有一些看起来很简单质朴的方式,其实也可以提升生活品质。

  《21CBH》:您的生活哲学是什么?在“生态”与“环保”方面,您有哪些习惯?

  殷智贤:自然和质朴。在社会上,每个人都会扮演各种角色,需要符合很多脚本的要求。回到家后,可以做回自己、还原自己,所以,自然是第一重要。生态的最高境界,是你能不能超越世俗的偏见、超越自己的虚荣心、超越其他人的观点对自己的影响。我是素食主义者,平时习惯自带餐具,去贫困地区,我自带饭盒,去往缺水地区,更是这样。避免使用一次性餐具或二次污染。

  《21CBH》:您如何看待大众消费者对于环保生态的需求?

  殷智贤:首先,中国消费者已经在成长了,愿意为设计付出一定的成本。但是挑战在于,很多人对设计还是停留在造型的层面。其实,它还包含新工艺、新材质的开发,或者新使用方式的开发。当这么多的价值融入设计,消费者是愿意买单的。

  《21CBH》:在节能环保方面,您观察到哪些家居生活领域的案例?

  殷智贤:太阳能。中国的太阳能在农村推广得挺好。能源建设不太容易大规模步入现代化时,一些绿色的科技非常容易大量推广。还有一个就是回收利用。中国以前有过非常发达的回收利用的体系,现在很有必要重建。对于一个人口众多、能源匮乏的国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解决能源的方式,而且能够促进新技术的诞生。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